close

早上參觀故宮,下午行程由我規劃,先去鄭成功廟看夜景(當然是日景),然後就近到東吳的錢穆故居,我有事先預約導覽,我心裡想著士林官邸和林語堂故居擇一而行,若三點交通管制就去士林官邸,後來再想到三點早已結束交通管制,那當然就去林語堂故居了。

今天早上下過雨,故宮的展題是「絕色」,內容是參觀明清文人的書房擺飾,附庸風雅一番,早晨人少,展覽室只有我們這個團體,透過導覽解說,展覽就鮮活起來了,展室裡有多媒體,這樣小朋友參觀就不會無聊,解說約百分鐘結束,參觀故宮的人買書有打折,我就花了百元買一本「清明上河圖」的書。

在上林苑吃完合菜,沒有一般自助餐,就有點嫌貴,從故宮就可遠眺鄭成功廟,大伙集合在至善天下門口,直走過衛理女中,再前行看到劍南路右轉,幾個轉彎就到了,之前有個較明顯的停車場,是登山口,有幾台車停在這裡,前行百公尺就看到招牌了,招牌很小並不明顯,左上就是鄭成功廟,這裡有個臺階曾是司迪麥口香糖廣告拍攝處,印象中好像是拍攝跟聯考補習班有關的畫面,約有五十個臺階,一堆人往上爬的鏡頭,表現出烤鴨子的填鴨教學,有「壬申季秋」李登輝送的匾,應是1992年,那塊匾後來沒看到,現在匾又出現了。

前門小巧的像小型的馬背,正殿一下子看不到屋頂,遠遠的在故宮看到的屋頂,有點像是國父紀念館的樣子,只有兩個側面看起來像方面大耳,二耳似鼎,線條簡單素雅,大廳透明的裝潢,裡面除了鄭成功的像之外別無障物,四面走馬廊列柱林立,洗石子作成木結構的交叉,外圍一圈水泥柱仿木構的交叉,鐵片作的有點生鏽,廟本身像是未完工卻又收拾的相當乾淨,形容建築物的詞句大多難懂,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彷若月過千江,不忮不求,在其順化自然」(註一),是形容王大閎建築師所設計的外交部,看過鄭成功廟這種廟不像廟的建築,這感覺就讓我想起這句話來,不知是否同一個建築師,一年前又重讀一次「千江有水千江月」同樣平淡素靜,此處展望甚佳,故宮、衛理女中、東吳大學、衛勤學校、中影文化城,再遠一點的陽明山系都很清楚,至善天下很突兀的矗立,奪走一切的光采。

有人問早上的故宮導覽人員,說故宮的房子是怎樣的建築型式,回答說「房子裡的事都管不完了,還管到外面的事來」,右側廂房裡面有住人,準備要離開前我簡單解說,這裡是司迪麥口香糖廣告拍攝處,也是北台灣十大車X族的聖地,馬上有人說你一定有來過,很有經驗,哇哩勒!只不過是網路看的消息!我馬上回說你的車一定也在旁邊。我沒有在此看過夜景,白日眺望遠景甚佳,今天早上下過雨,清清涼涼的。

下山驅車往回走,到東吳的錢穆故居,過了望星橋左轉,東吳是我的母校,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襲來,進校門和守衛打聲招呼,說是參觀錢穆故居,五台車長驅直入,學校變化不大,冤家路,操場,音樂館直抵素書樓,守衛也騎車來安排停車位,剛好有五個停車位,被會員們稱讚校友果然有VIP級的待遇,東吳學生的特色就是沒特色,就像門口這一排油加里樹,一年四季沒什麼變化,操場後來每年辦國際二十四小時馬拉松比賽,錢穆故居在冤家路近後門處,簡單雅致的二樓建築,讀書時一直無緣進入,今日有幸來此。

我們先在辦公室聽解說,然後到二樓參觀書房,之前學生或坐或立聽課,書房正中有拓的聯「立修齊志,讀聖賢書」,橫聯「靜神養氣」,有一個蔣中正寫的壽字,解說員提到錢穆和林語堂同年,在林語堂故居,同樣是一代文人文學大師,蔣中正寫的另一個壽字就明顯不同。二樓的陽台是透明玻璃,閒坐時可看到庭院的樹木,庭院右側有葫蘆竹,松樹草坪沿臺階而下,紅色大門掛著黑底牌子,用黃色的字寫著素書樓,大學畢業時在此照過相,同樣的臨溪路72號,如今再留一張作紀念,之前收到百年校慶的資料,很像有一個聖蹟亭的樣子,沒有時間去尋找,下次再來,我仰望素書樓圖書館操場,心裡有點說不出的感觸。

近三點半離開東吳,走仰德大道上陽明山,沒有交通管制一路上山,半山腰就可到林語堂故居,過百公尺就有停車場,純白色的牆壁兩層樓的建築,螺旋狀的柱子,白牆棕窗對比強烈,精巧的裝飾燈,西班牙的建築的味道,我們也請志工導覽,看看大師發明的小東西,印象深刻的就是煙斗了,也看了一段無聲的簡報檔,書房名為「有不為齋」,中庭螺旋柱環列與素書樓大異其趣,大師中西涵養俱佳,建築偏向西式,書房的書籍也是中西文俱列,林語堂的墓園在故居後方寧靜安詳,設有咖啡座,可看到山下,喝咖啡看書都滿適宜的,沒有夕陽的冬日裡,有點冷冽,周日的傍晚心情有點浮動,上學和上班是不同的心情,今日天氣時間都不允許久留。

故宮的文物,鄭成功廟屋頂的大耳,錢穆的庭園,林語堂的旋柱,各自不一樣的風情,下山時士林地區車水馬龍,又是紅塵十丈,又要回到明日上班的輪迴。


(註一):20世紀台灣建築,玉山社出版李乾朗著p.118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