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火車已經走了,只看到尾巴慢慢駛過---

歲末來到山中威尼斯的雙溪小鎮,真的是一年又要過了,已經吃了公司福委會的耶誕大餐,時間真的過的很快,今年比較多采多姿,至少有去年輕時想去的松蘿湖 _十七歲之湖,也寫了一些東西,歲末年初,不會感覺白白過了,今天的雙溪,資料上寫山中威尼斯小鎮,還有海山餅店炸米香,今年年底的歲末聚餐,就在小鎮一方。

今天的天氣有點亮麗不熱,搭火車到雙溪集合,大學時的室友阿龍就住在雙溪附近,那時感覺有點偏遠,現在火車站前看起來很熱鬧了,馬路鋪上了石板,商店也換上統一式樣的招牌,前面的市場有賣到地的咖哩餅芋頭酥,還有車站前賣便當的生意很好,看來很好吃的樣子,潘大哥一早就在這裡吃雞腿飯,只是不知道是吃早餐還是午餐了。

早上都在雙溪老街探訪,我們慢慢走路散步,先看到打鐵店,可能叫做信利行或是信利號,橫聯寫著「信義經營多得利」,門口掛著各式的鐮刀鋤頭柄,還有一把原住民的番刀,旁邊有戶人家貼了橫聯,看起來像是人物的圖畫,大家都看不懂意思,問了主人原來是風調雨順,有點顛覆我們的想法,小鎮的著名小吃,有海山餅店炸米香,有人買來請大家吃,還有連財源餅店的礦工餅,是豬肉餡的,我也買個回家吃,小鎮的老街大抵都是這樣。

老街比較特別的是林益和堂中藥鋪,先看到二樓的陽台,據說是清末洋樓的設計,富岡老街呂家聲宅也是,不過那裡好像是琴房,這座中藥鋪到現在也有百年的歷史了,門上題的丙申年蒲月,王桂木所書,是光緒22年(1896年),和網站略有不同,十二月令的蒲月是5月,中藥鋪紅白相間的柱子,看起來外觀很典雅,比較特別的是石塊築成的柱子,石頭縫間用牡蠣殼黏著,白色的磁磚是L型立體的,不是一般的平面磚,可能是特別做的,這真的是很少見。

資料上寫林益和堂這種建築,是屬於晚清時期的古建築,我們走進裡面參觀,藥櫃上也放著很多像鼻煙壺的罐子,看起來就很精緻漂亮,擺放在古樸的藥櫃上,顯得顏色亮麗,聽說益和堂的藥材都是來至台北迪化街的上等貨,櫃抬上還有浸泡著海馬等補藥。我們在到外面看看,樓面的正中央有貼大片的花鳥圖案,後面幾間都是石屋,石頭整齊的排列,有一間還留有窗戶的樣子,兩層樓的石屋,一直延伸到河邊,牆壁上的標語是「提倡節約免浪費」,左邊的石屋,後來知道就是周家,旁邊的蕨類長滿了牆壁,這個景女孩子都很喜歡照,尤其是古厝的窗戶和門口。

往回走到三忠廟,裡面供奉著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他們是宋朝末年抗元三傑,以前讀歷史只知道陸秀夫在崖山,負帝昺投海而死,南宋就此滅亡,這種故事和嘉慶君遊台灣裡的李勇咬著辮子,保護皇帝抵抗盜匪,最後被亂箭射死的情景,在年輕時同樣的讓人感動,台灣供奉三傑的廟宇不多,我在新莊客家人的廣福宮,看到裡面的對聯,就有很多是描寫文天祥和陸秀夫的句子,心裡也想著客家人的廟,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南宋故事,廟內牆壁有文天祥的正氣歌,我想起以前背的句子「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廟方說門口的石獅建廟就有了,那距今也有百年了。

往前走到雙溪教會,十字架下有大樹圖案和1887年的年代,寫著「焚而不毀」,我們在金山看到鄭南榕的墓,也是寫著這四個字,後來教友告訴我們是聖經裡「出埃及記」的故事,今晚這裡也有聖誕節的活動,雙溪教會是台灣早期成立的教會,很有歷史意義,馬偕往宜蘭傳教時在雙溪過夜所建,第一所教堂在1887年三月完工,乃石牆茅草頂建築,1954年重建,有重築紀念碑。旁邊是雙溪國小,已經有百年歷史了,門口畫著舞獅舞龍的圖畫,一般小朋友畫的圖案都很鮮艷大方,然後我們走過紅色的共和大橋,要去攀登蝙蝠山。

蝙蝠山的登山入口在明天宮,後面的菜園開始往上攀登,一開始沿路上坡,沒有起伏,就是直接走階梯上去的,早上行程太輕鬆了,所以現在開始流汗,有點悶熱,我們走到涼亭才休息,這裡是逸仙亭,往回看有一些景,可以看到車站,續往上走,還是上坡,已經聽到上面先到的人的聲音了,山頂上有孫中山的銅像,所以蝙蝠山又稱為逸仙山,銅像底下也刻有中山先生的禮運大同篇。

在蝙蝠山山頂,這裡可以全方位的看到底下的雙溪車站,還有鐵軌和隧道口,遠遠看不到隧道上的題字,我們要看火車照火車,看看班次,還要等很久,我先到下面吃車站前買的麻醬麵,吃完再上來,看到火車已經走了,只看到尾巴慢慢駛過,她們在上面吃飯的人,就有看到和照到火車出入,在蝙蝠山山頂,照火車過隧道出隧道,是很有趣的事情。

蝙蝠山下山兩條路皆相通,等到快到山下時,火車來了,小姐們跟我講,當然已經照不到了,山上山下都可以仔細的看看雙溪,牡丹、平林兩條主要溪流,在雙溪村匯合而成雙溪河,一樣慢慢的流過,聖誕節無法和大家一起去羅娜部落過,雙溪是我今年的最後活動了,願來年幸福加倍,就和雙溪一樣。

(註一): 資料來源:行程參考導遊工會研習活動網站


走讀台灣 康樂研習



(註二): 網站資料和現場略有不同
林益和堂創建於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初創是由林燦廷中醫師在雙溪鄉成立的第一個中藥鋪,當時以低廉的藥價服務貧病患者,聲譽大起,奠定了日後的金字招牌,至今藥鋪還是一樣到台北市迪化街去精挑細選上等藥材,以服務雙溪鄉的鄉民。,

(註三): 舊約故事第十九章出埃及記
記載摩西第一次上何烈山,看到焚而不毀的荊棘。第二次是在西奈山上,上帝頒了二次石版給他。

(註四): 雙溪教會始自1873年馬偕牧師從台北到噶瑪蘭佈教時,在此設中途休息站,積極向居民傳福音,並在鄉內行醫拔牙,福音漸漸在此滋長。據說馬偕總是自備寢具,投宿於[販仔間],但是這種旅店衛生差,他深為跳蚤所苦,於是買了一塊一百尺見方的地,蓋了一間草房以供來往居住,這就是雙溪禮拜堂的前身。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