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伯一時不注意,殺死五十四,四個逃去躲,八個四散去---

今天的天氣很好,我們要去石門古戰場和琉球番墓,昨天已經大略的看過恆春附近的地理形勢,這些都是常常看到的資料,一直無緣親訪,石門古戰場讓我想像著電影赤璧的景象,公車站牌是屏東客運的統埔,這裡就是車城鄉的統埔村,有指示牌著寫琉球藩民墓,我們直接沿路走進去。

大家先在看植物,討論了半天,名字首先忘掉了,遠處好像是三台山,白雲輕飄,雲淡風清的,我先往前走,有看到石燈籠和鳥居,然後就是一座大墓碑了,寫著「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這是日本人第一塊在台灣所立之碑,那這個年代就要特別的注意了,而且寫的是大日本藩民,大日本藩還是琉球番?原來琉球那時已經被視為日本藩國了。

歷史年代那麼多年,牡丹社事件到底是在那一年呢?有時也記不起來,後來把兩三件事兜在一起,我就知道了,哈哈哈,牡丹社事件1974年,中法戰爭1984年,甲午戰爭1994年,通通差了十年,以前的年代,這裡的環境沒有整理也不好找,所以附近的居民,通常把琉球藩民墓,稱琉球番墓,藩民對上番,彼此的立場不同,說法也不一樣。

後面的墓碑是紅磚所刻的,比較有南方的味道,紅磚的材質,刻工簡單但仍顯得秀氣,上額刻「大日本」,觸犯了某些台人的禁忌,所以會被破壞,但仍看得出字體樣貌,中間書寫「琉球藩民墳墓」,這些都是牡丹社事件的第一手資料。

研究歷史的都知道,日本準備對臺灣出兵,1974年的牡丹社事件,是中日關係的分水嶺,也因此讓清廷開始重視台灣,所以來到這裡我們真正的看到歷史的遺跡,這幾年非常喜歡看歷史劇,對台灣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我的家人都看得出來,我很喜歡看這些戴帽子的連續劇,賞花翎就是戴帽子的,哈哈哈,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賞花翎是以孔雀翎毛來區分的。

琉球國的帆船遭遇颱風,漂流至台灣東南部八瑤灣,船上69名乘客,有66人登陸,遇上高士佛社的原住民,後來54人慘遭殺害,這就是牡丹社事件的導火線,也因為彼此語言的不同,與溝通情境上的誤解,而造成歷史悲劇,如今牡丹鄉與宮古島結為姊妹市,完成和解,墓園旁邊有感謝詞,是用大理石所刻的,也已經是百年後的往事了,語意為中琉友好的見證。

當地的俚語,「車城人遇到牡丹番」,就是所謂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也不知道說什麼,後來導覽老師又告訴我們另外一句俚語,就是「阿古伯一時不注意,殺死五十四,四個逃去躲,八個四散去」,唸起來很好玩,台語發音還有押韻,哈哈哈,真的很有趣。

我們大家一直重複的在唸這句俚語,「阿古伯一時不注意……」,當作是牡丹社事件的記憶,哈哈哈,然後我們就出發前去石門古戰場。


(註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全書網站


走讀台灣 康樂研習


(註二): 資料來源 : 網站,
上款作「經理人林阿九之子林掽獅承祀」,下款署「埋葬人林阿九、楊友旺、張眉婆統帶統埔眾人等」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