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螺七崁的清晨靜靜的,晨喚中起身走向西螺看老街,早餐吃在地有名的古早味小吃-油蔥粿,道地又飽脹,西螺並不大,漫步老街看早起的人們,沒有匆匆的步伐,只有騎腳踏車的農夫身影,走向西螺大橋,走過時光隧道。

西螺大橋是另一個景點,紅色的橋本身總帶點浪漫,不時有老農騎車輕踏而過,大橋也曾辦過大橋文化節,遠方有對岸鄉鎮飄過來的煙塵,為此兩岸鄉鎮曾為此抗爭,橋身有中美合作的圖騰,橋本身並不寬卻很長,另一頭隱於遠遠的煙霧裡,橋旁有碑,也曾被卡車撞壞,「西螺大橋」1953年通車,大家從小都聽過這座大橋,漫走在橋邊,迷濛的氣息,紅色的身影,大橋溝通兩地,也情牽著外地人來訪的情意,橋邊有賣西瓜的攤子,裡面掛著幾張舊時的老照片,中南部西瓜攤,有鄉居解渴的涼意。

橋邊民宅有一座全台最大的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圖形為獅子銜劍鎮座,且於龍虎日安座以成其勢,短短五個字,刻字有變化,就是要讓「水少一點,石頭多一點,整體氣勢更加穩固一點」,沒想到短短五個字,竟然有那麼多的故事,中國文字的特殊性,與庶民文化的結合,蔚為傳統在地文化的奇觀,小朋友成了最佳比例的模特兒,照出石敢當的尺寸比例,大部份的人想到石敢當就想到金門,卻沒想到最大的石敢當,卻是在西螺。

西螺老街的日式洗石子街屋,立面保存完整,是光影中的天空之城,可領略出幾何線條的簡單之美,是近代建築的瑰寶,有名的如螺陽齒科,和隔壁鐘塔堪稱西螺老街建築的典範,尤其螺陽齒科二樓造形就像一顆牙齒,早晨的陽光下,老街沒有多少行人,老屋也沒有什麼商業招牌,顯得安靜又乾淨,而慶幸有緣能進螺陽文教基金會參觀,進到街屋中段第二進,那場景就如同拍國父革命時期的電影,或者是民初連續劇的那種景色,登樓另有一番天地,洗石子圍成的欄杆,而近距離的看到山牆裝飾,是我們很難得的經驗,為此行二喜也。

西螺另一古蹟張廖家廟,格局仿艋舺龍山寺,裡面有「西螺七崁」的沿革圖,因為屬張廖所以左邊的亭是清河亭,右邊的亭是武威亭,解說張老師隨口說出很多俚語,讓我們聽的趣味盎然,「摸獅頭好采頭,摸獅耳大順利,摸獅嘴大富貴,摸獅尾好傢伙,石獅石獅,賺錢給我開」,「西螺廖一半,鹿港施一半,二林許一半」(台語),卓大哥忽然加上一句說「大甲卓一半」,笑聲中,對擔任解說員的我們,可學習到很多東西。

若西螺老街是村姑,那斗六老街則是貴婦了,花姿招展顯得豔麗許多,好像把所有的首飾行頭,全部都帶出來了,磚紅色的姓氏堂號羅列在山牆,有些還是用英文字母拼貼的,顯現出跟上時代新潮的一面,有「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的對聯,還有洗石子勳章飾的圖案,整條街道新舊夾陳,加上混亂的招牌,又鄰近車站圓環邊,所以人來車往喧鬧雜蹋,相較於早晨安靜的西螺老街,在這裡我只是看熱鬧而已。

回程時在遊覽車上的心得分享,很多人提到西螺老街的閒適,騎腳踏車的悠然及物價的便宜,小鎮風光,簡單舒適,回程裡耳邊仍然響起西螺七崁的主題曲,「西螺七崁,錦,龍,海,鳳,七英才」。


(註一): 資料來源:
臺閩古蹟資訊網,http://www.moi.gov.tw/www2/link.html
台灣古厝圖鑑 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康諾錫,
傳統建築手冊 林會承著 藝術家出版社
(註二): 古厝地址位於
餘三館:水靖鄉港西村中山路一段451巷2號,
團圓堂:社頭鄉南雅村山腳路三段632巷
益源大厝: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益源巷4號
(註三): 台灣的園林宅第 遠足文化出版,張運宗著 p.80
蘇東坡的「有味在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註四): 感謝宏君提供照片資料
(註五): 板橋社大內壢社大課程,參考網站 http://home.kimo.com.tw/pages1001/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