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0914 1400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140914 1317.JPG


140914 1318.JPG

大同往雲崗石窟的路程大約半小時,中國古都,天下大同,雲岡石窟建在武周山麓上,最高處名為雲岡,所以稱為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我想著為什麼會在大同的武周山北崖,蓋起了雲崗石窟呢?且待解答,沒有多久的時間,我們已經到了雲崗石窟了。


140914 1327.JPG



140914 1330.JPG


陽光非常的亮麗,我把太陽眼鏡帶起來,想像著陽光灑在石窟上的情景,讀書時地理課本所看到的雲崗石窟,終於要看到了,入門口是北魏風格的現代佛像,我們從曇曜廣場走往佛光大道,雲崗石窟很大,我們還是要坐一段電瓶車來到石窟前,就從第5窟開始參觀,窟前樓閣有山門及石獅一對,建築為順治八年,也就是西元1651年重建的。

140914 1332.JPG



大隻佬.jpg


雲岡石窟第5窟前,這座四層木構樓閣建築,上覆琉璃瓦,特徵是柱頭上有龍頭鹿角的神獸,鼻子掛著鼻環,印象很深刻,劉德華演的電影「大隻佬」,就是在這個背景前拍攝的,在大陸片名「大塊頭有大智慧」,大陸片名好像取的比較好聽,這部戲主要是講因果的的觀念,是一種哲學,也是一個心理的過程,戲裡對白寫的很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很值得深思。
140914 1432.JPG
140914 1373.JPG

走進石窟裡,中央坐佛高17公尺,是雲岡石窟最大佛像,真的很高大,只能抬頭仰望,這裡是不能照相的,但是有很多大陸同胞拿起相機手機,就是想要偷照,管理員就大聲的斥責,一直有團體進來,一直有人想偷照相,也就一直聽到斥責聲,我在故宮博物院,也常看到大陸人不守規矩,想要偷照,屢勸不聽。

140914 1341.JPG

走進雲岡石窟第6窟,這裡有個中心柱,環繞中心柱和四周牆壁,都有很具體的雕刻以及很具像的圖案,描寫著佛祖一生從誕生到成道的故事,我們的導遊小趙,在這一段講的很好,邊走邊講,沒有人中途落跑,哈哈哈,大家聽的津津有味,我們有帶耳機,所以就算是距離遠,也聽的很清楚,大陸風景區,什麼沒有,就是人多。


140914 1356.JPG


圖片1.jpg


我們這次來雲崗石窟,非常可惜的是第九窟到第13窟正在整修,因為水害是影響石窟的最主要問題,為了保護石窟,所以用阻斷雨水沖刷的方法,作有效的防治,可惜只能看到外圍的帆布電腦繪圖,沒能看到石窟實景,我特別要細看的重點第九窟也沒能看到,因為裡面有造型生動的飛天舞伎圖案,還有一斗三升及人字補間斗拱,都是用石雕摹擬的建築元素,顏色圖案及律動感都很強烈的,但是只能在圖書上欣賞了。

140914 1359.JPG


140914 1363.JPG


往前走,到了這個地方,前有松林,石椅,後有洗手間,正是休息歇腿的時候,從這裡第16到20窟就是曇曜五窟,由曇曜和尚所建造完成的,曇曜五窟的佛像和北魏皇帝長的的樣式很像,就是所謂的佛陀帝王化,以及帝王佛陀化,這種是人佛合一的最高境界,也是政治和宗教的互相結合,這樣子就跟美國南達科他州山上的總統巨像有的拚了,這國家公園四位總統包括華盛頓、傑佛遜、羅斯福和林肯,皇帝在石窟,總統在山上,哈哈哈。
140914 1368.JPG
140914 1396.JPG
繼續參觀石窟,雲岡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這裡是由當時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故又稱曇曜五窟,第16到17窟前面的這一片廣場,剛好可以看到佛國人間,各行各業的善男信女,各式各樣的導遊客人,都從這裡來往經過,這裡也是比較早期的石窟,佛像都比較高大神聖雄偉。

140914 1375.JPG
140914 1379.jpg
140914 1383.JPG

雲岡石窟第18窟,現在也在搭鷹架,好像有人在整修或在做專業的照像攝影,雲岡石窟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餘人,連當時獅子國,現在的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創作,這樣子感覺就很有意思了,代表著有很多人來大陸做工,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台灣人,我想著北魏那時的國力,跟經濟狀況,是否非常有錢,才能夠舉全國之力,做這種龐大的世紀工程,阿彌陀佛。
140914 1381.JPG
140914 1416.JPG

曇曜五窟第19窟,是雲岡石窟第二大像,這尊大佛認為是北魏的第二任皇帝拓跋嗣的造像,釋迦佛頭像的下巴已經崩落一塊,洞窟中有點幽暗,這裡因為光線的關係,我只照一張相而已,這裡光線不好,所以沒有很仔細的觀察照相,原本窟內大佛和旁邊的佛像,三面對坐,也像似在三佛論道,我只看到二佛,其中一座也在搭鷹架整修中。
140914 1407.JPG
140914 1445.jpg

雲岡石窟第20窟,是依照北魏拓跋珪形象所塑的,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人,北魏的開國皇帝,草原上民族的英雄人物,歷史上的五胡亂華,開始了北方民族南下的序幕,所以第20窟是最能代表北魏精神的大佛,石窟前壁大約在遼代以前已經崩塌,據說是施工時破壞了石質結構,改變了砂岩的密度,所以無法支稱上面的重量,所以變成是雲岡石窟唯一露天大佛。
140914 1447.jpg
140914 1453.jpg

此時這裡的光線最亮眼,佛像像是在眺望遠方,展現出很有自信的微笑,真的很像是吳哥窟的微笑高棉圖案,雖然我還沒有去過吳哥窟,我年輕時讀的歷史課本,只知道五胡亂華異族統治而已,代表北方民族入侵,五胡會背的只是匈奴、鮮卑、羌、氐、羯五族,名字都很難聽,而且都不是我們漢人,電視上所看到的歷史劇,留著鬍子,穿著毛皮,戰鬥殺伐,騎馬揚鞭,進攻中原,總是匈奴和鮮卑族入侵的場面。
140914 1461.jpg

140914 1462.jpg

當陽光灑在石窟上,這裡是國境之北,我想像著當年北魏拓跋氏躍馬中原的情景,雲崗石窟有此一說,「石佛比山高,手在半山腰,耳朵能下棋,手心能擺席」,下棋和擺席,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石窟佛像的大小,資料上說「曇曜五窟佛像則融合了印度、西域和北魏風格,具有雄健、宏偉、渾厚、粗獷特質,佛像的姿勢也明顯反映了外來的風格,包括臉形較為豐腴、肉髻較高以及眼廓較深、鼻子較高」,雲崗石窟佛像深入人心,北魏風格也深入人心。
140914 1448.JPG

140914 1429.JPG

後面的石窟就是西岩絕唱了,漢化很深的孝文帝已經遷都洛陽,夕陽西照,想像中的北魏拓跋氏騎馬英姿,也漸入西風,幻成一股斜陽,我們的時間很充裕,陽光很幸福的灑在石窟上,沐浴在北魏風格的氛圍,享受著雲崗石窟的黃昏,我拿著長鏡頭,將遠處映照在石窟上的人物拉進視窗,我們的同伴,遊客,導遊,外國人,全部都以為石窟背景入鏡,我一直照到集合時間才離開。
140914 1469.JPG

140914 1471.JPG

走出雲崗石窟,太陽下山,風也涼了,感覺聲音沙啞有點感冒了,一代英雄,不過如此,可能是拜的不夠虔誠,可能是要再次登臨,再訪第九窟到第13窟,離開石窟也感覺人馬雜沓,各方人馬擠向出口,等待遊覽車,晚上的火鍋很豐盛,只是我吃不下,只想喝湯而已,不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有失厚道,可能北方的天氣不適應,有點水土不服,萬事皆有緣,只待有心人,善哉,善哉。 火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三 的頭像
    張三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