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要去那裡?」「我要去白米甕砲台」,基隆古建築以砲台最多,海門天險與大武崙砲台去過的人較多,白米甕砲台是我比較想要親訪的,台視「少年特攻隊」小豬歐弟的「你要去那裡」單元,有次晃到了白米甕砲台,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倩影,今日在基隆受訓上課,課程在下午三點半結束,我預計要在太陽下山前趕到白米甕砲台看看。

小時候家裡住在北五堵,鄰居是挖礦的礦工,記憶中有吊橋,端午節時這裡還有划龍船,長大後有回過那裡一次,房東她們只記得我們家有一對雙胞胎,下課後,我趕到火車站門口,搭301公車前往太白莊,小型巴士收音機放著台語歌曲,廣告著賣保肝的藥,很久沒聽這種廣告了,這種南部小鎮的氣息,已經四點多了,我要搶在太陽下山前照一些相,路比較小條只能開小型巴士,路上有著山上的氣息和漁港的味道,看到的都是碼頭吊車漁船客輪等龐然大物,沿山繞水的到山上,我向司機問了路,快到站時,有乘客好心的跟我講,這裡就是最後一站了,感謝他看著這黝黑的面孔,一定有著討海人的故事。

下了車,前方是個呷灣,遠看有石階上去,但是褐色的觀光指示牌寫向左轉,我依指示牌行走,之字型迂迴的路上去,路上還有些是用黑油毛氈的屋頂,也有小孩放學回到山邊的家,一個轉彎後,看到一棟綠色的建築,應該是軍方的廁所,旁邊有一堆頹圮破壞的磚頭石堆,應該就是白米甕砲台附屬的衛兵營舍,是怎樣的豔容,只能說沒有眼福,無緣看見。

這塊地已經被國防部賣掉,也已然成了石堆,上課時基隆同學中有人提到此處,即新文資法頒布後第一個破壞的案例,變成基隆文化人的痛?於是後來有文化入股之議,這個案例還在演變中,往上走看到牆基了,這一帶舊稱「荷蘭城」,鐵水泥的牆壁上有個招牌卻是「荷蘭城自助碳烤」,綠灰色的顏色像美濃的竹子門電廠,鐵水泥有點綠又有點灰,這種顏色的基石不是滄桑是形成不來的,沿著斜坡道往上走,頂端就是白米甕砲台了。

坡道上綠草如茵,上坡走到這裡有點薄汗,風吹甚涼,仍然有人帶著貓席地而坐,遠看三個台電的大煙囪還有四個半圓弧的砲台,像弓也像射不出去的箭,這景觀很好,小巧的砲座圓弧,加上旁邊黃瓦紅柱的涼亭,比起海門天險與大武崙砲台,多了點浪漫喔,往下看,防波堤圍上一些消波塊,擋了一些浪奔浪流,基座有彈藥庫我卻沒仔細的看到,所以出門前資料還是要再看一遍的。

此處是海拔近70公尺的高地,兩旁小山是指揮所和觀測台(註二),指揮所在西側山丘上,旁邊有座迷你碉堡,東側觀測台較高較陡,看起來就不想爬上去,我有點想以後再來時再上去,可是就在想要離去前,看到一些年齡不比我小多少的人,已然從上面下來,就爬上去看看,這裡展望較高而已,往回看風景視野也不錯,三隻大煙囪很好入鏡。

回程時走下坡,快到站時,遠遠的看到公車來了,我跑上前,車子沒理我就絕塵而去跑掉了,往前原來後面還有一部車,上車又是同一個司機,回到市區看著街上招牌,「金瓜石的打金店」,想著討海人的故事,好些年沒來基隆吃東西了,到廟口吃天婦羅一口香腸和排骨羹,現在不景氣,海鮮攤比較沒生意,這裡的攤販一年只休息兩天,清水溝的時候和七月底,看起來攤販和討海人也一樣的辛苦。

吃完飯走回車站,基隆火車站以前是美麗古典的基隆驛,在1962年拆掉,五年級生開始出生的年代,現在的基隆火車站沒什麼特色不能看,可是我看到門口的陽明海運,現在變成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往裡面看有點像Coffee Shop,夜晚中有著昏黃色的燈光,襯出舊建築格局中的美麗身影,卻又想看看沒整修前又是什麼樣子,想像著老房子也有他的前世今生,這棟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原本是陽明海運基隆分公司,建築典雅,興建於1917年,曾經票選為基隆十大歷史建築的第一名。

來基隆時,白米甕砲台是個小巧質佳的旅遊點,有著海洋的風味,也有著歷史的情懷,當然也是文化資產守護的地方。



(註一): 資料來源:
臺閩古蹟資訊網,http://www.moi.gov.tw/www2/link.html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遠足文化出版 戴震宇著 金炫辰繪圖
(註二): 資料來源:遠流出版公司,台灣深度旅遊手冊11 基隆 p.107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