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三坑火車站下車,看指示牌右轉往八堵方向,然後右轉沿著南榮路往前進,我們先訪寶明寺去再爬紅淡山,此時會經過一個隧道,這個隧道是往基隆方向的,隧道上有寫「蓬萊第一洞」,走過隧道,往回看,另一面鐫刻「大道如坵?」的門額,坵是石頭旁,不到10分鐘就到寶明寺的牌樓,入口附近有公車站牌及步道圖,步道口是條小小直上的台階,往上走一下子,馬路及隧道都在腳下了。

回首今年是清法戰爭120週年,特別跑到基隆來爬山,我沒有來過基隆爬山眺望,今日爬山也參觀體會古戰場。

幾個轉彎,有紅色寶明寺的路牌,一個大彎右轉後,左邊是紅色的捐獻石碑,而後過小橋,這座橋有橋聯,是我喜歡的對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我沒慧根,只喜歡我中意的句子,然後再一個轉彎,寶明寺的山門就矗立在眼前了,山門像是座磊磊石堆的城堡,綠綠的蕨類爬滿整座牆,初見時我有點想到芝山岩的隘門,網路上有人說類似海門天險,這城門非常的古樸典雅,且與環境融合,如此程度也要上百年的工夫,未到廟門,已先被山門所感動,如此古樸山門,大溪齋明寺亦可比擬。進了山門正式進入寶明寺寶地,而寶明寺也是旅聯網眾家兄弟尋找石佛之處,行腳北台,眾裡尋祂,這裡的石佛有第13番、第30番。

紅淡山寶明寺,建於昭和四年三月,門口是少見的石象,正殿有三對上聯,聯曰「經聲佛號暮鼓晨鐘可息萬緣,高名厚利到此皆鏡花水月,清風明月流水行雲可悟禪心」,古老寺廟的聯對水準俱佳,我們在此休息,我隨意走走,這裡有柴堆、也有飯菜香,也看到在門口曬的碗筷,有一種出家出世的感覺,古老寺廟的食堂附近,都有很明顯的飯菜香,這味道融入空氣中,我小時在台南大仙寺,有段因緣,而那飯菜香,也成了兒時的記憶。順路而行,看石佛石觀音,我第一次看到石佛是在西雲寺,在墳墓旁,我膽子也小,獨行不敢細看,而後在護國禪寺也看到很多尊,感覺日本味道很濃,近日多位梁山兄弟有系統的尋找石佛,成為另一種顯學。

越山嶺往紅淡山頂而去,中間有經過「佛光硐」,硐是石頭旁,就是希望石頭多一點、水少一點,有山友唸作「硐光佛」意思也沒差很遠,天氣有點熱,一走進佛光硐中,每個人的感覺就是清涼,佛光硐中供奉彌勒佛等,硐裡硐外溫度差很多,可以感覺到春天已到,夏日不遠了。

紅淡山另有一景點就是觀景塔,登上扶輪觀景塔,太陽有點大,還是在塔頂上尋找「五基」,塔上有黃銅色的指示牌,可將基隆地區的「五基」盡收眼底,「五基」是那五基呢?「基隆市、基隆港、基隆嶼、基隆河、基隆山」,一下子將錦囊裡的寶物,全部都囊括出來了,這倒是蠻好認識基隆的方法,這個點子是粉不錯的,對於文化資產,最重要的就是好的創意。

有山友說,他的小朋友聽說要來砲台,以為就是準備要和海盜打架,真是個「北海小英雄」,我們今日準備去看比較不熱門的深澳坑砲台,當走一半時,小朋友不高興的說大家都不等他,原來他去上廁所,有人說對路邊的小樹澆花就可以了,他說「不行!你們會看到我的小鳥」,馬上就有人說「你不必擔心會被別人看到,應該要擔心的是天上的老鷹」。

走過鞍部,往下切,前後頭距離已遠,已經下到山腰,再下去就到市區了,領隊確定走錯路,和大家說聲抱歉,大伙商量一陣,最後決定分道揚鑣,領隊和其他人直接下基隆市區去,我們六人行回攻砲台,往回走兩個山頭,走在這種山路,我想清法戰爭時,清兵只憑天險,而法軍水土不服也無心打仗,大家只求平安,難怪會很快的講和,兩座砲台都在那個方向,往天外天墓園的方向,進墓園右邊到底,那個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就是清代舊砲台遺址,已經荒草淹沒,沒有整理看不出樣式,怎麼也看不出是舊砲台的樣子,只看到剩下的台階而已,還有山水雲寫著「礮台」的牌子,山頂有礦務課128號的基點,標高月眉山218M,附近可眺望天外天垃圾場的超大煙囪。

往回走往天外天門口的左邊,尋訪另外一座較少聽說的「深澳坑砲台」,目前已經改稱「四腳亭砲台」,原來是「深澳坑砲台」就是「深澳坑砲台」,沒有必要改成「四腳亭砲台」,介壽路都改成凱達格蘭大道了,歷史就回歸歷史,就如同尤清在滬尾砲台所刻的「堅守台灣」一樣,想要留名,卻留下一個破壞古蹟不被認同的罵名。從這裡到砲台,路標寫15分可達,當作是散步,10分鐘就看到營舍了,營舍破敗只留下弧形的窗戶及門口,只有簡單的整修,砲台仍舊是砲台,原始的格局仍在,好似白鬍子的老將軍,揮舞著大刀,虎虎生風仍有當年勇,沙河沒水,沙城仍在,營舍的窗戶旁爬滿了樹藤,生命力仍舊旺盛,在幽靜的時空中,為堆壘的砲台營舍,有了新苗增加了新的生命意義。

遠方來看「深澳坑砲台」的洞窟營舍,是那種一字排開的樣式,一看就和「大武崙砲台」很相像,而這座砲台看起來,感覺比較像是牆高草長、幽靜的深宅大院,因此較少人親臨,顯得安靜,彷若西線無戰事,登頂其上有砲台山基石,也是同樣寫著礦務課,第1128號的基點,往山下看天地一片蒼茫,山連山,看不到海邊,砲彈打的到那麼遠嗎?走下山,直行到四腳亭車站約一小時,為小鎮.砲台.古戰場的行程巡禮作個結束。

清法戰爭120週年,走過砲台古戰場,就如費玉清的「送你一把泥土」,這祖先耕過、敵人踏過、杜鵑花層層飄落過的山坡,一切只憑想像,一切只能追憶,上山下山有點累倒是真的。


行程參考: 導遊協會研習活動,參考網站 http://www.tourguide.or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