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小姐中意的話,就說女兒一切但憑爹娘作主就是了---

林安泰古厝是我上社區大學後,第一棟聆聽有老師導覽的古厝,那時到士林社大參加「搭捷運遊台北」的課程,第一次的戶外活動課程,就是完整的介紹林安泰古厝,後來又閒逛幾次後,閒走其間感覺很好,後來有看到廣告金x獎在此舉辦,夜晚燈光下的古厝,有其迷人的風情,在此辦桌頒獎,果然是俗又有力。

林安泰古厝,約建於道光年間,原本是在敦化北路的,民國六十六年,因道路拓寬的關係移到新生公園現址(註一),古厝在新生公園裡顯得安靜許多,拆卸的木石原本放在高架橋下,幾年後再重新組合,果真是樑柱傳奇,古厝規模原本應該是十大名宅的,但因移了位置所以不入列,有次看到老師從飛機上照的林安泰古厝的空照照片,可以看出古建築的完整格局,幾次來此,常會碰到攝影學會的人帶著模特兒來此照相,林安泰古厝,可以當作是認識古建築的入門,也可當古厝攝影的入門磚,當然模特兒,也要有點兒古典味才行。

參訪古厝時要仔細欣賞細節,一到三川門就是精彩的木雕,這裡有很多的故事,看到門環就想到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門印是「白頭搔更短」,戶樞是不蠹,樑柱上若是有人就是「樑上君子」,剛好跟小時候背誦的成語互相結合,這樣就令我印象深刻,現今三川門簷下放個大花轎,寫著「請勿坐踏」,簾子半掀開,裡面還有個米篩,花轎旁邊是花草茶,讓人奉茶,一進門就讓古早味顯示出來。

進入三川門後有風水池,寫著月眉池,水池是當初大興土木時所挖掘的,也是滅火邀月划船意境的,從林安泰古厝開始,踏入古建築的領域,門口前庭鋪地的石頭,是有點帶暗紅色的紅普石,是以前的壓艙石,外圍有座土地公,這個土地公我滿喜歡的,土地公有聯曰「福綿施四境,德澤蔭千村」,土地公廟的石材顏色看起來很乾淨舒服,顏色剛剛開始有點泛青,正是最好的視覺享受,前面的香爐,兩旁刻的像是獅子的動物,是龍生九子的狻猊,都是解說的好教材,對於土地公我最喜歡的對聯,是「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這也算是絕對,不過就是不知道是在哪裡的土地公廟。

林安泰古厝的特色,是門廳內院精彩的木雕,正廳門上有二個精彩的木雕是琴和瑟,這我就讓我想到琴瑟琵琶這四字,以及澎湖白沙的魑魅魍魎碑(註二),這八個字是個絕對,是以前看金庸武俠小說,黃蓉所對出來的,黃蓉是金庸小說裡我喜歡的人物,聰明漂亮又很識大體,門廳的垂花是很深沈的黑色,木紋的肌理可辨,葉片如真,感覺出滴落的時間軌跡,古厝的面寬很寬,比一般民宅還要寬廣,看起來是很舒緩的曲線,感覺很舒服,面寬當然也會配上大場面的櫃台腳,這場景就如網友所寫蔣勳所言,中國建築重水平線條,西洋建築重垂直線條,各自畫出美麗的天空。

內院有「道光通寶」的雕刻,這樣子時間就一下子凝住了,至今近兩百年,見證古厝的年代風華,雕刻在現今的帳房右側的位置上,進入內院有四面走馬廊,這種是安溪厝的特色,當然也有防禦上的作用,繞到後面,有子孫巷,這讓整個動線四通八達起來,還有一個房間佈置成以前的鴉片室,在大紅眠床上享受著吞雲吐霧,鴉片民間稱之為「黑煙」,有些蓋房子的師父,在起大厝時很喜歡哈上幾口。

正廳有個女婿窗,這裡蠻適合騙一騙女孩子的,先來這邊照相,然後再告訴她女婿窗故事的由來,女婿窗是以前小姐偷看男人的窗子,老師說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只有兩個,如果小姐中意的話,就說女兒一切但憑爹娘作主就是了,然後拿衣袖遮臉,故作害羞狀,如果不中意的話,那就理直氣壯裝可愛的說,女兒年紀尚輕尚不宜婚配,這就是答案了,哈哈哈,這種答案一定是我們古裝劇看的太多了,若女婿窗是適合騙騙女孩子的,那乞丐石當然就騙一騙小孩囉,當有小孩聽解說無聊時,坐到門枕石上,就告訴他門枕石就是乞丐石,這樣小孩就不敢隨便坐了。如果女婿窗是偷看,那乞丐石就是休息。

門口的花園,有十二生肖的品種和八卦的圖案,還有二十四節氣,不過我找不到在那裡,只有杜鵑花,十二生肖的品種,有一半名字是聯想不起來的,還要用括弧來說明,也許是植栽的選擇和照顧不易的關係,這種情形看起來,我就想到一些冷笑話,講完之後沒有人笑還要再加解釋說明,這樣就笑不出來了,三不五時的有聽到飛機的引擎聲,這裡離松山機場很近,常有飛機低空略過,然後越門樓的方向而去,於是我等著照飛機過門樓的影像,先在樹下休息,聽到飛機引擎聲,趕快跑到前面去照門樓,飛機飛越過門樓,既古典又現代。

林安泰古厝拆遷時,畫家席德進曾經為文保留,看席德進形容的「…XX大廈可以不費力就能再造一棟,但是我們已沒有那種高超的技藝來重建一棟林安泰,何況那種古代的神韻與那種時代的精神,更本無法複製,全世界像XX大廈的何止千萬,而林安泰古厝,世界上只有這一棟」(註三),古厝的保留,它的影響當然是長遠的,有些東西,就像是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的。

來林安泰古厝,可以當作是欣賞古厝的入門,看看樑柱傳奇,歷史的軌跡,還有照照相,然後騙一騙人家。



(註一): 資料來源:
林安泰古厝說明牌

(註二): 資料來源: 絕聯妙對 天和出版社 p.98
明人唐守之,使朝鮮,朝鮮王出句,唐立對之,「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面目魑魅魍魎,四小鬼各具肚腸」,又傳李鴻章使日,亦有類似遭遇,但對句不同,「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寸身俱射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合手擒拿」。

(註三): 藝術家雜誌 1978年5月,席德進,「台灣古建築體驗—消失了的古蹟」。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