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角處寫著「太公在此」,好大的口氣---

今天的天氣,早上陰陰的下午就出太陽了,要到月眉山的小香港和小上海聚落參訪,我有點好奇,倒底在哪裡,楊梅鎮月眉山區我聽都沒聽過,月眉山的小香港,地名和山名都不顯著,我上網查詢,也沒有找到任何資料,於是和文化局守護網人員,約在怡仁醫院集合,月眉山聚落,就在醫院前過鐵路隧道後,右邊的小路走上去就是了。

沿著小路走上來,幾個轉彎後,往上,兩旁都是低矮的房舍,走進來像是九份,又像是眷村,有看來像是外省人的阿伯,在門口曬太陽,原來是韓戰的老兵,撤退來台在此駐紮的,在秋高氣爽的午後,資料上寫「民國43年韓戰歸來軍士,設義士村於高山頂,為供應士兵生活及消遣所需,於山下沿階成立簡陋的街村,民間稱之為小香港」,這裡門牌號碼七號的,就是小香港。

原來這裡是楊梅高山頂,駐有步兵師、裝甲營等,而營區附近,通常會有很多士官長住在附近,而阿兵哥則是一批又換一批,所謂「鐵打的兵,流水的官」,當然阿兵哥多,就會有相關的消費,早年的娛樂場所不多,阿兵哥假日無處休閒,營區鄰近的山坡附,就出現了簡陋的建築,大家漫步於如九份山城般的小香港,由守護員鍾老師解說導覽,述說一段聚落的發展歷史,這是屬於楊梅月眉山的特殊聚落,另一類的眷村。

而小上海,則是門牌號碼是八號的聚落,其實也只是一排老房子,沿著石階小路,重重疊疊建出來的,往下的這段路,有服務商店,也有十字架的天主堂,讓我的感覺,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鍾老師也曾帶學生來此寫生,老兵在門上的對聯,寫著「蔣公愛台首創亞洲四小龍,經國…….」,下聯已脫落被撕掉一半,感覺很懷念以前經濟起飛,生活美好的舊日時光,阿伯出來和我們聊天,已經80多歲了,是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身體看來還很硬朗,只是耳朵沒有很聰敏。

這個一家挨著一家,連續闢建的簡陋街村,整個場景,其實就像是一般眷村,也就如寶藏巖一樣,也可以看到掛著國旗,砌著國徽的圖案,是那個時代愛國的表徵,往下走,路的轉角處,寫著「太公在此」,好大的口氣,想當然是類似石敢當的功能,氣魄之大,好似張飛趙子龍,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對面是沒人住的房子,榮民服務處用封條風著,有點殘敗了。

住在靠溪邊的徐媽媽,讓我們到他家參觀,裡面有養狗和養鳥,這人這屋這狗,讓我想到搭錯車裡的孫越,還有那人那山那狗的電影,房子裡掛著的都是獎狀勳章,在那個榮譽的年代,真的是很光榮的,我看到獎狀署名總統嚴家淦,日期是民國66年的,這就真的很珍貴了,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小孩,連孫中山和蔣介石,都傻傻搞的不清楚,何況是嚴家淦了,哈哈哈,這讓我看到那個年代的脈絡軌跡。

牆壁上也用水泥糊成青天白日的圖案,還有一個壽字,是徐伯伯為徐媽媽50歲生日時作的,感覺到伉儷情深,徐伯伯43年就搬到這邊住,這附近還是一片田野,旁邊就是溪流,就是過著簡單的日子,至於為什麼叫小香港,真的有那麼繁榮嗎,當有60萬大軍阿兵哥很多的時候,自然就熱鬧了,這裡不遠,其實遠看的話,就是在怡仁醫院的旁邊而已。

我們走出來回到大路上,看到門牌的指標,就有寫著,真的是小香港,也許這就是歷史,也許以前就是這樣子,這是我從來不知道的地方,我心裡像是發現了另一個新天地,雖然繁華已往,但我知道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而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三 的頭像
    張三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