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複製 -151019042.jpg

---獨樂寺,以獨樂之名,身在其中,應該是悠靜自然,不沾煙塵的---

已經算是很準時出發了,在沒有特別的塞車的情況下,到了獨樂寺,還是將近十點半,遊覽車從高速公路薊縣交流道下去,聽到司傅說很快就到達,在薊縣市區沒開多久,到了市區的街道,已經到達獨樂寺了,附近繁華熱鬧,車水馬龍,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想像中的獨樂寺,以獨樂之名,身在其中,應該是悠靜自然,不沾煙塵的。

還在車上時我就遠遠地看到山門了,所謂廡殿頂的山門,在中國建築中屬於最高等級的,看看鴟吻,我又看到遼代的感覺,下了車,我們都到對面拍照,鴟吻是遼代原物年代最早的,看到地圖指標,附近300公尺有座白塔,若是時間允許的話,我們就去參觀,我們先拍了張合照再進去,學友會古建之旅再下一城,我心裡也期待著,奇蹟能夠出現,讓我們登樓觀音閣參觀。

去年在山西大同看了遼代的華巖寺,有很多屬於關外的風情故事,獨樂寺是三大遼代寺院之一,門前有很高的旗桿,新鋪的石板路,很多人騎腳踏車來往,獨樂寺在西元984年修建,坐北朝南,是空筒式的木結構樓閣,怎樣才是空筒式樓閣呢?我都告訴我們會友們,就像是洗衣機的內槽,這樣子大家都瞭解了,門前的牌匾,字體是暗綠色的,簡單明瞭。

進入山門,有哼哈二將,是遼代泥塑,看起來就是有點破敗,山門是廡殿頂,好像是孤例,說明牌寫「頂做四阿,又稱廡殿頂,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當然我只聽過廡殿頂,以及聽過四阿哥,但從沒有聽過四阿的,寫「山門單簷廡殿,屋架可見叉手,侏儒柱」,我照了照相,看著叉手的屋架,去年去山西就是追尋這唐朝的印象元素,如今又再次的見面了。

我們請來了穿著綠色衣服的解說員,從山門開始解說,山門柱腳很明顯的略出向外,當然是穩定結構的,1932年,梁思成在中國營造學社的第一篇古建築論文,就是「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稱獨樂寺為「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式營造」所以我們追尋而來,以閣為主殿,在古佛寺中是比較罕見的,我先照照獨樂寺觀音閣的框景,這對我來說,幾乎已經是公式化了,只要學友會受過訓練的,都會這樣取景的。

我們往前走,仔仔細細看了觀音閣,三層的木構閣樓,隱於其中,看起來像是兩層的,這就很厲害了,觀音之閣四字牌匾成正方體,亦如大同華巖寺寫法,底下有兩字太白,相傳考證是李太白所書,另有具足圓成匾是咸豐所題,是佛家語,觀音閣比例優美,流傳千年,多年前曾去過的日月潭玄奘寺,據徐逸鴻老師說法,就是仿照獨樂寺樣式所建的。

我再次的仔細看看斗拱出昂,就像是看見去年不見的老朋友,我照著斗拱,也襯著外圍的柳樹,在一片綠蔭下,我們一邊聽解說也一邊照相,解說員她對我們的耳機稱讚不已,認為是很好的解說工具,解說員講解的不錯,大家都這樣子認為,她的同事在旁邊幫忙錄音,也許是她的學妹徒弟正在努力學習中。

獨樂寺觀音閣的外觀,我的觀點印象中,反而是乾隆18年加上去的立柱,印象深刻,上下層柱不對齊,像是帶著纓絡的垂帶,也像是帶著老花眼鏡的繫繩,古建築扯上老花眼鏡,真的是不搭嘎,哈哈哈,不對齊的地方不平衡反而會影響平衡,破壞力學原理,所以斗拱才是最好的平衡體,千年不墜,去年在山西鎮國寺就得到證明了。

獨樂寺觀音樓閣,佛像與樓閣的尺寸比例非常均衡,比例要如何的均衡呢?這我就要好好的觀察一下了,書上說,「下層四角形,中層六角形,上層八角形,最後化為藻井」,解說員說,「觀音閣的飄帶是有力學作用的」,這點不說就看不出來,這樓閣若擬之101大樓,最後要是碰到左右搖晃的地震,內外層要如何均衡呢?原來暗層的外柱略向內移,暗層斜撐樑結構,形成三角框,才能抵抗水平外力,但我們不能上樓,沒法仔細看了。

乾隆曾題詩獨樂寺,「丈六金身應好在,春風過客偶相思。」,我不是乾隆皇,也不是春風客,我只來看建築藻井和大木結構的,以放射狀角樑「陽馬」構成,曲木肋樑構成的藻井,如八支傘骨向外發射,雖然書上寫的有點學術性,但除了「陽馬」是什麼東東,未知甚詳外,其他大致可相互印證了。

我們幸運的是請了解說員,知道我們是學建築的,原本室內不能照相,也讓我們照相,真的是學友會之光,至於加頂木條織成的、有如織紋的華蓋,未對準中樑,是否向後微調一跳距離,這些我們都沒有更上二層樓,只能遠觀,只能照相,只能想像,也期待我們能追尋梁思成、林徽音的步伐,古建之路能夠再更上一層樓。

獨樂寺也許只有我們學友會的朋友,才會專門來參觀,千山萬里,大老遠的跑來,專門看古老的觀音閣,真是不容易啊,獨樂寺,不只獨樂,還有一群古建築的愛好者,「相傳獨樂寺為安祿山起兵叛唐誓師之地,獨樂之名,亦安祿山所命,蓋安祿山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而命名。」哈哈哈,我們也有祿山之志,遍訪全世界的古建築。

這次時間來不及有點趕,所以沒有特別的買書,周美女買了本獨樂寺專集,真是好用功啊,借來翻翻老照片,真是經典啊,等車的附近,對面有家炎焱書店,名字取的好啊,已經中午12點了,我們要趕往東陵附近用餐了,還有一個小時的距離,在車上好好小睡一番,繼續我們的古建築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