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祖,閩東之珠,當兵時所聽過的地方,早已忘了這塊國土,後來開始看看古建築,幻燈片上的一顆印和封火山牆,秀出這種閩東建築特殊的造形,馬祖芹壁的傳單,「時光的逆旅 上演1949年的美學精典 沿防坡堤沿海岸線 看建築與時光的淡出淡入 Chin-Be 1949」(註一),種種誘惑,讓我前來。

七月的天氣,太陽熱的受不了,松山機場裡時髦的人兒來來往往,周小姐還特別指身材好的給我看,果然是好同學不錯不錯,飛機降落在南竿機場,地面就是一股熱氣,我想到葉珊的散文「料羅灣的漁舟」,這次以參訪聚落建築為主,來這裡第一天先到牛角聚落,山壠聚落,然後隔天到津沙、鐵板聚落以及北竿的芹壁及橋仔聚落,最後一天到較低緩的坂里聚落。當兵時,弟弟在馬祖當兵來信,言居民通閩北語,島上屬閩東建築,冬日冷,沒有水洗澡,這是我對馬祖的粗淺認識。

我們今日住日光海岸第二天住芹璧休閒渡假村,我先上網查日光海岸網站(註二),首頁上有濤聲,我看到網路留言版寫的冬天有冷水,夏天有熱水,可能是多人同時使用的關係,渡假村位置絕佳,建築有清水模的日式禪意,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日光海岸窗外的海岸稜脈,像是印地安酋長的臉,分配房間後趕著出發上路。

先到山壠聚落,現在社區營造的觀念盛行,所以新的建築也設計成封火山牆的樣子,在來來麵包店門口,有馬祖日報的記者來給我們照相,說是SARS過後第一個團體的參訪,馬祖人拜白馬尊王廟,用很誇張的封火山牆曲線,顏色也鮮艷,馬祖的廟宇規帶,我在中壢龍岡的眷村也有看到類似的樣式,代表著龍岡地區有馬祖移民來的表徵,在聚落小巷裡鑽來鑽去,打巷戰的同時,也吃了一個繼光餅,有很多鯉魚吐水的泥塑以避邪,我們千門萬戶的人家巷弄裡隨意尋訪。

中午吃飯閒逛馬祖街道,看招牌撞球店,「有錢真好、天天樂、黑貓彩色照相」,光看這些招牌就夠有意思了,撞球店浴室等很多,後來網路上有「小貓姐姐全寫真」的故事,情繫馬祖兵,伊人48回愛相隨,描述一個女孩,為愛走天涯,一年五個月期間,來了馬祖四十八趟,此種熱情記錄盛況空前,或許不一定「絕後」,但為馬祖留下一段美麗的故事。(註三)

在牛角村的聚落裡,漸漸的一些沒有特色的建築,又開始蓋起了,很難看的鋼筋水泥加不鏽鋼水塔,這樣子會打破那種四坡落水一顆印的和諧定律,也破壞那種一致的五條脊的曲線,路上有馬祖的畫家「邊城畫室」的廣告看板,既是邊城,就會撩起浪子的情懷,屋頂牆面有獅子咬劍和太極的圖案,我照照屋頂的太極,後來有小鳥跑到圖案的上面了,有座題為「牛峰境」的廟,旁邊的一匹馬,是中華電信的基地台所偽裝的,手機拿起來,果然是滿格,這也是初次近距離的見到封火山牆曲線,而且屋頂是用大紅鮮艷的顏色,陽光正烈,牛角聚落的改建正在蘊釀中。

回到市區街道,有何俊題字的「馬祖報社」,看來比較像是政戰系統的人物,旁邊的商店賣著酒類罐頭、台菜馬菜,馬菜應該就是馬祖菜,不會是馬來西亞菜吧?馬祖的天后宮,旁邊的說明牌,也說明「馬祖」地名的由來,是源自於媽祖,「據說在宋代時,媽祖林默娘投海尋父,之後罹難肉身飄至現在的馬祖地區,並常顯神跡保佑當地民眾…」,馬祖天后宮建築較新穎,裡面的鼓是新莊有名的老店「响仁和鼓廠」所做的,天后宮旁邊的標誌,握著匕首的標誌,就是馬祖的地標。

乘著夕陽來到山壠聚落,這裡現在是四維村,另外這裡的房子格局較大,每一棟都像是沒有稜的古堡,還有以前政令宣導「保防的話,新聞輯要政令」的公佈欄,這些東西慢慢都會消失不見,這附近有幾間很大的空房子,有人說真想買一棟退休來養老,有一座遣返的「大陸地區人民處理中心」,名字取得很怪,怎會用處理兩字呢,這時太陽已軟,大家也有點累,一早出門的又走了一段路,隨意逛逛欣賞聚落,看看老房子廚房的擺設,看一些不同的馬祖風情。

夕陽下山前趕到雲台山,這裡可看到海上諸島,像雲像霧,真的像是海上仙山一樣,原來外島戍邊時的景象就是如此,現在已無戰地氣氛,「牛背曉月,西尾晚照,雲台聽濤,眺望長嘯」,我們在這裡吹風,直到夕陽西下,落入海底,晚餐是在當地有名的「伊嬤的店」,門口的照壁有著酒甕的形狀,紅糟肉配馬祖老酒,還有蜑菜,昏黃的燈光下也有著昔日的歌聲,這種氛圍聽舊日的老歌,就是最好的配樂,走在高低起伏的路,在沁涼有風的夜,有種海外渡假的心情,這是邊城卻又不是海外,國內旅行卻又離家很遠,這種感覺是很微妙的,白日的懊熱換成晚風的清涼,在馬祖夏日的夜。

一早起來,五點半就出發去鐵板聚落,津沙聚落,避開中午的太陽,七月天早起真好,有點放暑假的感覺,清晨的街上沒有什麼人,也是諸多避邪的圖案裝飾,有一些房屋正在整建,但也保持原有的木石結構樣式,走往海邊,陶版印著「鐵板新情」,老人與狗在海邊散步,從海龍部隊走向鐵堡,門口對聯「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嚐」,是蛙兵的訓練部隊,鐵堡則是孤懸於馬祖南竿島的獨立礁岩,內部已經全部被阿兵哥挖空,變成可以作為駐軍的碉堡,這個礁岩的顏色是像鐵銹的赭紅又有點土黃色,這顏色就像一張指揮官冷峻的臉,礁岩上還可看到破裂的玻璃酒瓶倒插著,這些原本都是為了阻絕敵人蛙兵而設立的,現已廢棄不用。很難想像到這不大的地方,居然能夠挖空作為射擊守衛的地方,可以想見當初阿兵哥一鑿一斧努力的情景,相較於今不知「為何而戰」,心裡覺得不可同日而語。

走往津沙村,因澳口海灘佈滿黃金細沙,所以原名為金沙村(註四),路上兩排間隔的水泥路延伸,此路好像是給戰車走的,營房門口用汽油筒作成拒馬,阻隔外界,這裡臨山臨海,屋舍沿山而建,有長石階及較高的樓層,就在沙灘前面不遠,山色古堡灰色的石頭堆積成百年世代,在我眼裡看起來,比較像是中古世紀的感覺,雖已人去樓空,前面的孤舟,後面堆砌的石頭城,是亙古的詩篇,這裡有水有城,如果有蔭的話,倒可以消磨一早上,八點多回飯店吃早餐,真好一大早的,已經走了一趟喜歡的聚落場景,這樣的時間情境安排我很喜歡,吃早餐時才知,竟然有兩個美女是睡到剛才才起床的,剛好一個是白日夢的白美女,一個是夢周公的周美女,她們就先去北海坑道了。

北海坑道就在渡假村旁邊,直接走去即可,門口有雕像寫著「鬼斧神工,蓋世之作」,走下坑道,幽暗潮濕幾許清涼,夏日的炎熱已然在坑外,資料上寫「因基於作戰的需要,當時的馬祖司令官下令在南竿、北竿、東引等地,開鑿供登陸小艇用的水中坑道,以便保存戰力適時出擊,但是坑道開鑿完畢後,卻發現由於潮差太大而無法使用,失去軍事功能的北海坑道,目前則成為一般人體驗馬祖戰地景觀的場所之一。」因潮差的關係,使戰地變成觀光地,果然如上海灘的變化浪奔浪流,今夕是何夕的感覺,我走在人群後面,慢慢體會人工開鑿粗獷的美感,力與美的表現,有力就會美,下午坐船前往北竿芹壁。



(註一): 資料來源:芹璧村人文咖啡館 DM

(註二): 日光海岸: 網址: http://www.coasthotel.com.tw/

(註三): 小貓姐姐全寫真網址: http://tw.photo.yahoo.com/member/fcgi-bin/view_open.fcg?id=kittydream560312

(註四): 聚落資料參見:李乾朗「馬祖大埔石刻調查研究」


拍浪聲數著芹壁階梯 花崗岩砌成中古世紀
戒嚴年代有反共標語 石頭一層一層的堆砌
四坡落水的屋頂 有五脊 封火山牆 在天后宮勾勒出水意
海盜頭目的家 風獅爺睥睨
龜島碇船 輕輕飄移 夜的芹壁 沉默不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三 的頭像
    張三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