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讓燈籠不會被風吹熄滅的,如果真是燈籠的話那就太浪漫了---
年輕時,我同學在東莒當兵,有照張在東莒燈塔下,穿草綠服的相片,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馬祖的建築,而馬祖還有更偏遠的東引、亮島,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登臨,馬祖地區的古蹟建築裡,東莒燈塔大埔石刻是有名的瑰寶,今日就要踏上東莒的領土了。

搭乘快艇來到東莒碼頭區,荒涼粗獷的孤島,先看到「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的標語,另一個標語是「同島一命」,非常的悲壯非常的有戰地的氣氛,碼頭區的兩個高塔,據說是船靠岸時校正航道用的,島上有很多明顯的標語「明恥教戰,獨立作戰」等等,我們先到山凹處的熾坪壟考古遺址,現在還有在種菜,看了一些貝殼及石器,見證著一些年代歷史事實,這裡還有馬祖特有種的野百合,此地屬於大坪村,之前有考古的教授挖了幾個坑去探索,訴說著馬祖的悠久歷史,對於考古的事,我只要聽聽就好了。

車子在島上上下起伏,兩旁好像是木麻黃樹,沿著中央的公路,這段路兩邊是開著紅花的夾竹桃,往燈塔駛去,兩旁是停放戰車的碉堡,還有一座加油站,加油站不是全日上班的,反正島上也沒有幾台車,燈塔筆直的矗立在遠方,越來越接近,這裡也有一座東莒靶場,寫著三不打「瞄不準不打,看不見不打,打不到不打」,我們到東莒遊客服務中心,聽校長解說也蓋章,搜集一下東莒的簡介,然後朝聖般的走往遠處的燈塔。

東莒燈塔建於清同治11年,是馬祖地區的二級古蹟,東莒燈塔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20到30公尺的白牆,由於燈塔地勢高、風力強勁,所以建了一道防颱牆,這道防颱牆能夠讓工作人員很方便的行走,這樣手上提的煤油燈就不會被風吹滅,我遠遠的聽到另一人轉述,是讓燈籠不會被風吹熄滅的,如果真是燈籠的話那就太浪漫了,代表著古裝劇也不能看太多的,哈哈哈,燈塔前的辦公室,也有個美麗的黑色屋頂,轉角的接縫處橫豎交接,可以看出燈塔花崗岩石材的厚重,旁邊還有種一些瓊麻,因為我們這團是文獻館舉辦的活動,所以開放讓我們上燈塔吹涼風,人多就分批而上。

能夠登上燈塔是幸福的,東莒燈塔的塔身為花崗岩石材,高19.5公尺,民國77年列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我摸摸燈塔外面的石頭,看起來感覺很粗獷且厚實,循著螺旋狀的樓梯往上,就會到塔頂,這裡可以看到燈塔的稜鏡,玻璃透鏡折射後有各種的角度,看起來像是小時候的玩具萬花筒,東莒燈塔內部的燈器,為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公司的製品,同時也負責燈塔的建造,上面有到此一遊簽名的簿子,據說陳總統也有簽名,不過我們沒有仔細尋找,也有被子彈射過的痕跡,這就很明顯。

走到燈塔外的欄杆,這裡也可以遠眺福正村的潮間帶,往下看到替我們照相的替代役,趴著坐著的往上照相,在燈塔上吹風真的很涼很舒服,風大很怕帽子被吹走,我們照了團體照然後才離開,東莒島的燈塔,外面是芒花,據說這裡的芒花一年可以開兩次,芒花在燈塔外圍,顯示出多姿的風采。

繞道東莒燈塔的後面,這裡還有一座霧砲,當然是在多霧視線不清的日子發聲,走幾個彎彎的路拜訪福正村,這裡的民居保存狀況良好,來到福正村的天上聖母廟,已經很熱了,我們先在這裡休息等待後面的人,聖母廟裡面的對聯,一看就是反共時代的標語,「親恩兄義一身殉 感動人心傳百世,國恨家仇誰不知 消滅共匪定千秋」,這種消滅共匪反共的對聯,現在已不多見了。

村子裡的公佈欄寫著「連江縣白犬鄉福正村」,很多的公佈欄建設等等,大多建於民國五十年?,福正村幾乎沒什麼人居住,所以保留有一絲自然風吹的空間,村內屋宇依東犬山斜坡起伏而建,大部份是兩坡落水的樣式,村子前方的澳口有寬廣的潮間帶,可以戲水與挖蛤,我們挖了一些蛤,當然是連煮湯都不夠的,到了這邊已經很熱了,有些人就在車上等待著吃中飯。

中飯在船老大民宿吃飯,飯後在附近閒逛,有看到旁邊的店家的廣告招牌,將口令「什麼人,去那裡,做什麼」,變成廣告詞寫著「什麼人:內行人,去那裡:楓樹林,做什麼:吃臭豆腐」,中午還是很熱,這裡有家賣仙草奶凍的,我喝了冰砂,後來看到一座洗石子的建築,升旗台式的簡單幾何造形,司機說以前是東莒電影院,現在則是中正堂,我同學原本在碉堡據點的,後來又說調去看管電影院,應該就是在這裡。

下午要去走魚路古道,從大坪村開始走到海邊,我們一行四十多人往前行,可能是魚路古道最多人走的一次,後面散佈幾許屋舍及一座白馬尊王廟是大埔漁村,古風可人,上有涼亭,有人一家老小來此吹著東莒的涼風,逍遙一下,往下來到海蝕平台,海岸險峻,領隊說是呂洞賓和何仙姑的那話兒,至於什麼是那話兒,那話兒就是那話兒,哈哈哈。

大埔石刻位於東莒島山的另一邊,石刻於民國77年底被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短短四十一字述說著關於明代倭寇的故事,石刻上的文字已經加上紅色的朱砂,讓人更易讀,不過文字的年代可沒那麼容易明瞭,好在旁邊另有說明牌,分析著萬曆年間古老的歷史,這種年代的寫法,用爾雅釋天篇的甲子來稱呼,我在宜蘭的慶元宮也看過,萬曆疆梧大荒落為萬曆四十五年,連這種古書都解的出來的人真是太神了,一塊石刻一小段歷史故事,以後自然會有人來欣賞,電池又沒電了,我和沈有容的石刻總是無緣,上次在澎湖天后宮的石碑也是一樣,最後是在故宮照的,還好電池開開關關,終於又可以照了一張相片。

趕搭下午三點多的船回到福澳港,晚間聽馬祖的閩劇,不一樣的唱腔,聽不懂,但抑揚頓挫各自風韻,只能拍手叫好,來過東莒島,希望有機會也能到西莒島,看看號稱小香港的青帆村。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