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一群學會的朋友,一起去看古蹟也一段時間了,台灣古蹟中廟宇建築佔絕大部份,所以之前的影像率皆燕尾馬背,此行換換口味看看台中近代建築,特別是日據時期的官方建築,初夏的陽光我們造訪台中,來一段夏之旅,欣賞山牆、石柱、藻飾,和黃金比例的線條,構成台中美麗的天際線。

「天空多麼希臘, 地上多麼羅馬,你怎麼那麼余光中」拿這段文字來作宣傳稿,但近代建築行程較冷門,且春夏之交戶外活動較多,所以今日人數較少只有卅人左右,也比較有時間可聆聽老師的解說ㄝ,整個行程的年代約是大正X年到昭和X年的建物。

台中州廳是第一站,標準的古典樣式建築,有馬賽式屋頂,圓穹窿頂,破山牆,顏色不均勻,可能正整修中,今日因為是團體比較好進入參觀,與守衛職員打聲招呼後,進入台中州廳的庭院,也是有漂亮的紅磚拱圈,現代藝術館也有這樣類似的長廊,有老虎窗,牛眼窗,在草地上看著環繞的紅磚建築,以前單獨前來不敢長驅直入,今日則可好好的留下影像記錄,官署總給人衙門的感覺,應該多讓民眾參觀,或讓學校學生作鄉土教學,才會有真正以民為主的感覺,參觀古蹟有時需要獨行,因為你可對你要看的,要照像的多加注目,有時需要團體前往,因為若干單位民家,只開放給團體,且多人參觀可彼此互動,看到一些自己沒想到看到的精彩重點。

隔壁市役所正在整修,有時就是「有緣和無緣」兩字而已,和什麼人在什麼時間相遇,在什麼樣的時光霎那,見到什麼樣的景物,都是緣份,每個人都有他的眼福,還好只是整修而非拆除,晚到總比不到好,兩年前拆除大稻裎教會,我只能幾天後去感懷照相,憑添淒涼而已,街角角落的合作金庫,原是舊時的圖書館,紅白相間,簡單的兩層樓建築,屋頂建築有點像書籍,擺放在書架直立的樣子,後來側邊有增建,仿舊樣式不露痕跡。

當然看文物古蹟也應搭配老店美食,中國人嘛,中午在老店「大三元飯店」用餐,離後車站不遠,簡易的日式料理,簡單又易飽,若有附贈飲料則更佳,這裡是第二次造訪,因為上次也是走了半天路,一進門飯菜都擺好就位,菜香誘人,所以會唸唸不忘的,下午的陽光先參觀彰化銀行總行,金融銀行業首重安全穩重,所以台北的土地銀行,會有貓頭鷹的圖騰,而這裡的規格,首先大門不大,隱於一側,不堂而皇之,符合銀行特性,且是用厚重的鐵門作正門,裝飾以八角形內鑲花形的圖案,門環像極了一條兩頭蛇,連接成一圈,屋頂只用一圈的花飾圍繞一圈,增加變化,就像簡單的花冠,極簡主義的建築反而比較耐看。

台中驛人來人往,都是過客,當車站成為景點特別的觀賞,行旅之人和建築物本身反成了主角,而我們成了觀眾,當你不是坐車而是參觀車站,那心情就不一樣了,而車站本身仍然是車站,台灣第二老的火車站,古典樣式的美感,從屋頂的尖塔時鐘、大面積的斜牆、正面山牆及藻飾、紅白相間的橫條及拱圈圍繞,這時期的建築,就是有這樣的美感,也許因為紅色本身的溫暖感覺吧,也許有更多的導覽,才會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古蹟建築老房子,也才會更加喜歡這塊土地 。

與解說員林老師約在台中公園相見,繞著池邊解說,公園裡的樹都有一定的歷史,解說時林老師還把樹木的種子,分給小朋友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公園最有名的當然就是雙亭和中山橋了,「中山橋」是台灣現存最久的日式木橋樣式,橋頭有擬寶珠,長虹臥波,深紅映碧綠,遠望綠樹掩映,很有日本江戶時代的味道,雙亭為台中地標,老少皆知,之前有人拍婚紗照,今日則有攝影協會的人和模特兒在拍照,解說時有木棉花的花絮,揚起又落入湖面,而湖面也有小鵝在游泳,雙亭的木結構和燈具欄杆,可仔細欣賞拍照,台灣已經很少這種風味的場景了。

沿著水池種有荷花,是另一個顏色的喜悅,從另一方向來看雙亭,光線也很充足,右邊數木枝椏不高,遮蔽卻很廣,電台隱在其中,溶入其中,傳播綠的顏色,自然的聲音,廣播亭較少引人注目,其實也是年代久遠,電臺旁邊那兩株像章魚八爪覆蓋的樹木,蒼勁孤老,這個氛圍,是我此行最深刻的記憶,樹木長了近百年早已根深柢固,老一點的公園樹木林立,生生不息,人與動物,植物,建築物一同生存,互生成長,「當年很多台灣人日本人,就在公園裡的廣播亭,聽日本戰敗投降的廣播」你的腦海裡就會有收音機[拉基歐]的黑白畫面,以及沙啞的廣播聲,看到這些老樹,會員有人提到桃園的文昌公園,裡面的老樹全被砍光,歷史的記憶影像也跟著消失,真是滿可惜的。

較高處是砲台山「望月亭」,望月亭有日據時代台中的圖騰標誌,「砲台山原來是大墩孤丘,據稱以前為台中市第一高峰,高度為海拔89公尺…」,89公尺就是第一高峰,真是太神奇了,「…由於其聳立於台中市區,有居高臨下之勢,1895年時日本攻打台灣,其陸軍就在此地架設大砲,以防止台灣反抗軍的進攻,因此就被稱為砲台山…」,亭下底部是防空洞,整座亭台率皆由洗石子構成,有洗淨鉛華的素雅感覺。

北門樓的「望月亭」,原是台中府北門樓,這邊的匾題字也是「望月亭」,亭樓中有光緒年間匾額「曲奏迎神」,樑柱上的瓜筒最特殊,沒有伸出像蹼的爪子,可能不是漳州的作法,是另一派的風格,導覽老師說有荔枝,土虱等本土特色的彩繪,但我們來不及細看尋找,在此一些下棋的老人成為很好的背景,純粹照建築物的影像,常常顯得生硬,所以近來對於古蹟建築、老房子的照相,我都儘量找個人物作比例來呈現,房子建物是家,家裡面還是由人來組成,千門萬戶,萬家燈火,我們都是裡面的人家。

走下望月亭,遠遠的又看到另一座小樓,初見彷彿類似「積善樓」,細看則更加精緻秀氣,橫聯直接寫著更樓,好一個打更的更樓啊,上下聯為「欲登高處窺四野,且聽轎樓報幾更」紅底金字,古意盎然,台灣紅的顏色,有人解讀為「窺田野」,但因下聯為「報幾更」,所以應是「窺四野」才對,有樓有聯有更聲,想像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古裝劇,想像著公子落難後花園,小姐贈金中狀元的風流韻事,都因為更樓的打更聲,而更加的活化了,更樓旁有小樓梯,可上二樓,屋頂為歇山造形,有日本磁磚作裝飾,更樓裡另有一聯「脩萬間廣廈不若脩身,種千里名花何如種德」,樓邊有警察巡邏記錄簿,也剛好看到警察來巡查, 警察伯伯說要敲鐘了,所謂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剛好三點整,鐘聲響起,「噹噹噹噹」的,時代進步了是用電動的,不過鐘聲仍然悅耳,台灣有名的小樓不多,名不見經傳,資訊很少,個人認為更樓是滿有特色的小品,「明月小樓,小樓昨夜又東風」,夜晚的更樓不知怎樣的光景,此良辰美景,來日再來一探。

旁邊是「台中神社」的參拜步道,一方一方,寫著大正昭和年代的石碑羅列,神社前的石獅造形特異,大片斧鑿的刻痕,駿馬可能也是如同「桃園神社」般,是天照大神的座騎,因為趕著去下一個景點,有點熱有點渴,導覽老師說要帶我們去吃冰,只要是我帶隊吃冰絕對沒問題,跟明德兄就不一定了,這種天氣吃冰是一定要的啦,且台中又是蜜豆冰和木瓜牛奶的故鄉,故再此著墨不多,也許是心理作用,想到要吃冰就沒有那麼累,穿過公園,繞過日式住宅,走向一中街,人來人往都是年輕人,有點像日本街頭的樣子,這家賣雞腳凍的冰店,生意很好,酸梅湯和冰都很消暑。

到台中一中庭園稍事休息,前庭有一碑,老師講述著台中的歷史被稱作文化城的由來,也述說台中一中是第一所台人自創的中學校始末,然後參觀了台中市長官邸,和洋混合的建築,現在已然成為藝文空間,二層樓的水泥洗石子建築,型式簡單,二樓的克林斯列柱頂端XX葉上,又刻有獅頭圖案,極富古典美,經過水源地只能遠觀,本想多看看水道間,不得其門而入,卻反而在公園裡著墨較多,也因更樓而讓此行增添一分風月情懷,綺麗色彩。

放送局舊址就是廣播電臺,前年12月底造訪即因一句形容詞「一座童話城堡般的廣播電台」而心生嚮往,今日重遊舊地正整修中,周遭數木砍掉許多,綠意減少,已經失掉童話森林般的感覺,失掉了隱於水源地旁的感覺,門前水池旁兩個新作的柱子不知何意,顯得突兀,此行放送局已變成配角了,昔日來訪大門深鎖,說明之後才能入內參觀,只記得很高的樹,今日這種天氣,會和之前行程的台中公園在心理作比較,心裡懷想著綠蔭下,那一抹清涼微風,可惜的是正在施工,綠蔭的比例變少,黃土翻堆,旁邊的工程告示牌,寫著修復工程從92年9月30日到93年4 月30日完工,我期待著完工後,能再有童話森林般的感覺。

旅程最後的句點,在體育場門口前,以大場面磁磚拼貼的運動圖案,作為結束,台中的文化,台中的風華,就像今日的夕陽一樣燦爛,台中近代建築之旅,就在州廳裡想像中辦公的腳步聲,更樓旁想像中的打更聲,廣播亭邊想像的廣播聲,水源地想像的水滴聲中,劃下休止符。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