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大溪已經數不清次數了,尤其是在喜歡古蹟的這幾年,因為離家近,又有豐富的建築語彙及人文色彩,所以也就累積了一些數位照片,作為一些資料記錄,小學時遠足,就是從龍岡走到大溪,中途在南興國小休息,走下大溪坡時,我記得同學形容說,「兩條腿不會走也會走」,就這樣走到大溪再坐車回來,後來有跟同事來過幾次,都在老街漫步。

開始接觸古蹟的這幾年,常常來大溪就是開車到這裡,然後將車停到大慶洞口旁,再走碼頭古道上來,碼頭古道約建於清朝末年,亦有稱為石板古道,當地人俗稱「草店尾古道」(註一),現今再次前往,大慶洞門口已經整修,換上新的大理石,碼頭古道這條路,據說也是當年苦力們背東西上來的路。

入口就是石板的斜坡,山壁上有些苔痕,踩過多少步履已有凹痕,古道很短,只有幾百公尺幾百階而已,之字型的路,三個轉彎就到了,第一個轉彎旁邊是住家,在路旁也擺置一些盆栽,再轉彎有個標誌,記錄整修的年代「民國64年」,再上的岔路左邊往普濟堂,右走就直接到頂了。

往回看河岸,水淺石出,大漢溪上武嶺橋車子來來往往,階旁有一小塊空地,幾張石桌石椅,之前還有一株榕樹,此處展望甚佳,很多人在此休息賞景照相,曾看到有人拍婚紗照,以此地作為背景,年前鎮公所不知何因,將之鋸斷了,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美景綠意盡失,倩影芳蹤杳然,新人若舊地重遊,不知是何感想。

路的盡頭就是老街咖啡廳及和平老街,最常見到的影像,就是以石板路作為前景,加上老街咖啡廳和黃氏家廟的屋脊,以及紅色的山牆面作背景的照片,老街咖啡廳,舊時是渡船頭的賣票口,現今變成賣咖啡和簡餐,眺望對面的山巒,視野景觀良好,旁邊的土地公廟,前年元宵節時曾再此放沖天炮,炮竹飛向大漢溪,大人小孩玩的很高興,到頂往上就是老街和中正公園了。

福仁宮在和平老街尾端,之前有看過姚老師授課時的幻燈片,特別提到的福仁宮,清朝在台最後的龍柱就在這裡,有落款「光緒甲午」,之後就是日治時期了,所以每次自己來這閒逛,就特別對龍柱的題字,再看看作記錄,就像看看老朋友一樣,該如何形容「光緒甲午」這四個字呢,這歷史課本活生生的記錄就在眼前,好像超時空的對話,從旁觀者變成見證者,國中讀歷史課本,一堆的年代條約,總覺得不平等條約離我們很遠,現在歷史註記就在眼前可親臨撫摸,走過甲午之戰,走過乙未割台,歷史之感油然而生。

我之前在港商的外商公司待了三年,當1997香港放回歸假時,打電話到香港聯絡事項,才知到同事們正在放回歸假,這時就有心靈的感覺就到了HK-1997,或者是說當在某個臨界點時,時間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數字而已,但是當它與你心靈內層有某種相通,就有它的心境和意義了,就如同20歲青年,40歲中年,都有對你本身的意義是一樣的。

福仁宮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四不足和二十四孝柱」,二十四孝柱比較好找,正門的雕刻即是,而當時施老師對照著書,詢問四不足在那裡呢?原來就在正門口四大列柱底部,「漢武為君思作仙、石崇巨富苦無錢、嫦娥照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祝壽年」,合稱四不足,當我們在欣賞及照相時,也引起旁邊人的好奇,原來這就是四不足啊,所以每次我去大溪,都會再照一些能夠較滿意的照片,可是因為石材及光線的關係,總拍不明顯清楚,後來廟方整修,在柱子前面安了一對獅子,遮蓋住了兩不足,那就更不足了,美好的東西感覺蒙塵,也許台灣文化就是如此,也期待著兩不足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碼頭古道,福仁宮,逛逛吹風。


(註一): 大溪鎮石板古道:大溪鎮普濟路41巷,創建於1860年
碼頭古道,亦有稱呼為石板古道,當地人俗稱「草店尾古道」。
資料來源:桃園文化局,網址: http://www.tyccc.gov.tw/leisure/leisure_content.asp?TKey=2530&DKey=290
http://www.tyccc.gov.tw/leisure/leisure_content.asp?TKey=2532&DKey=3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三 的頭像
    張三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