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潭粗坑窯一直不知道在那裡,這兩年桐花祭沸沸揚揚的,龍潭小粗坑古道也熱門起來,不跟人家湊熱鬧,桐花掉落後,前陣子走大溪古道,龍潭地區也想走走,今日決心走一趟小粗坑古道加粗坑窯。

天氣悶熱,尋找另一個清涼,就在山間古道,小粗坑古道是個不錯的選擇,上次來是六月天正熱之時,今天八月末的午後,想要走走,我就想到這條來回不到兩小時的行程,我順便開車找另一個入口,先估計一下路程遠近,以及有無遮蔭,有蔭無蔭,這很重要,以後可以來個環形的路程。

上次來先從龍潭往關西的方向走,看到往石門山續行,然後在看到崑崙藥用植物園的路標左轉,過粗坑窯,這裡我預定下山後再來逛一下,往前已過崑崙藥用植物園,再前行就是往佛陀世界,好像已經過頭了,看看地圖真的已經過了,找不到登山口,回到粗坑窯問路,原來就在粗坑窯前一百公尺處,左側下坡的路就是登山口了。

古道入口有個土地公,民國七十年改建的,就在圳溝邊一棵大樹下,聯對寫著「原佑福德祠」,「福庇全民崇至正,德敷合境仰尊神」,「福澤長施憶昔開莊由北淡(後三字不清),德恩永佈而今建廟佑粗坑」,「福德常沾庇國泰,正神永赫護民安」,除了土地公還有土地婆呦,前面有插香的天公爐和燒金的金亭,整座土地公就搭在小橋邊樹蔭下,好大的一株樹啊,圳溝水流,土地公保佑著過往的行人。

古道沒有什麼正式標誌,只有在小橋邊用紅漆寫著古道兩字,然後有個牌子「小粗坑古道龍源國小製作」,文建會桐花季辦的這麼大,古道入口卻沒有個明顯指標,反而是國小製作的木牌,感謝這未來的主人翁,古道前行,左邊水池有鵝,三兩閒游,「白毛浮綠水,紅掌泛清波」,一入口有左右岔路,右邊有樹蔭,取右,純粹泥土路沒有石階,百公尺後左邊有壘石堆疊的駁崁,一層一層而上全程都有樹蔭無岔路,繞著之字形往上走,轉角有小學生的桌子,童年的影像馬上出來,小粗坑古道的特色就是沒有石階,都是自然的泥土石頭路,石頭都很久,苔痕上石綠,羅列路旁,一顆一顆都像是綠寶石,完全沒有人工味,自然羅列。

幾個轉彎後,左手邊就有頹圮的紅磚小屋,見證古道的歷史,滿像打鐵寮古道的甘仔店,其實這條古道就像是打鐵寮古道的迷你版,單純原始,灰色的泥上壁,這裡也聽到帶小朋友的家長,告訴小朋友這頹圮的紅磚房舍,就是以前沒有馬路車輛,人們挑擔走路休息之處,這紅磚房舍也是人蓋出來的,小朋友還反問那蓋房子的推土機怎麼上來的,當然是沒有推土機啦,接下來坡度較陡,拉繩子上去,十分鐘就到頂了。

頂上有一個大石頭,一條平坦的碎石路,向左走向右走,都不知道要去那裡,不過沒關係,反正我的車在山下,我一定是要原路下去的,後來問人得知往左邊是往石門山的登山路線,大約半小時可到,往右可接崑崙藥用植物園那邊的馬路,大概二十五分可到另一個出口,我兩邊都隨意走走看看,以後再來,然後就在大石頭上,吹風喝水吃點東西準備下山,龍潭鄉公所的地圖上是寫粗坑古道,桐花季寫的是小粗坑古道,走到頂上有看到小粗坑的路標,大概以此為名吧,台北縣也有條小粗坑古道,有座美麗的小學,去年曾專門去過,只是為了去看學校的老樹和鞦韆。

往下走就很快了,不到半小時就回到入口處,天氣很熱,鵝都躲到樹蔭下,倒是有四隻羊跑來跑去的,這裡看到廣告有賣雞鴉鵝和山羊,那天我坐在土地公旁的小橋邊樹蔭下吃午餐,有風就有清涼,夏日的清涼,回程到粗坑窯隨意逛逛,賣簡餐及教人捏陶的,拿張名片,以後人多時再來捧場。

山間古道,有蔭行走,忘路之遠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