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溪的中正公園,是遊桃園大溪必經之處,公園現在正在整修,小學遠足時,就是從龍岡走路到大溪這邊的,然後再坐車回家,國中時的課外活動,我姐姐在中正公園寫生,有在這裡看到蔣經國輕車簡從的巡視,多次帶家人朋友來此總會逛逛公園,好像來大溪就是走過而已,而這次則是對「大溪神社」要近一步的認識。

台灣設立公園始於日本時代,大溪中正公園1912年落成,全台僅有23處公園,大溪是排名第十二的公園,也是當時臺灣十二名勝之一,我看到日據時期的鳥瞰圖,都很明顯的看到大溪的吊橋。公園內古木參天,樹木太濃密了,感覺有點陰暗,我帶人來玩還被抱怨被蚊子咬,大溪人在此散步,大溪人在底下的公園潭跳水,五十年代的大漢溪,這裡還有人在划船,有點顛覆我的想法,我的想像中以為只有到碧潭划船而已。

中正公園裡有神社,大多人不知,桃園地區有桃園神社、中壢神社、大溪神社、角板山神社,大溪神社就是現在的超然亭,旁有土木局埋設的水泥基準點,是大正二年(1913)的基石,只是一個基點而已,我們曾經一堆人在猜測,到底基點上刻著是什麼字,原來是一面是「總督府」,另一面是「土木局」,鎮公所現今將一排石燈籠回復原狀,新舊參雜,又有點神社的味道了。

最近有聽說大溪神社的刻字出現了,原來是錯落在路徑旁的石燈籠底座,以前沒有人想到另一面刻有什麼字,不會好奇的翻轉過來,也許只是坐在上面野餐,屁股上印著大正昭和而不知,整修時翻轉到另一面,「大溪神社」四個字赫然在目,這種出現的方式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也是我有所興趣的,所以就趕快前來看看。

上次來時有點雨,有點泥濘,帶著尋寶的心搜尋,其實也沒有幾堆石燈籠基座,所以很容意找到的,那天下雨所以我沒有帶照相機,雨中看到已翻轉的石燈籠橫躺在地,心裡惦唸著「大溪神社」昔日的影像,隔週再次前來,我走到面前慢慢的拍了幾張特寫照片,自認是滿前面幾個讓祂上鏡頭的人,大部份的人都是散步經過而已,只有我們這種喜歡文化資產的人,才會把祂當作是寶,大溪神社(1932),比桃園神社(1938)早了很多年,也意味著當時船運仍然發達。

現在的超然亭基座就是昔日的正殿,前面有「加藤仁作」奉獻的石獅子?加藤さん是大溪的富商,我在齋明寺的石燈籠,也有看到他捐贈的刻字,石獅子就是,很明顯的和桃園神社有所不同,比較有日本味,高麗犬「尾巴向上如柏樹為其特徵」,桃園神社的就比較有點江南味,大溪神社的參道也較窄,當然我也知道這是因應地勢的關係,整條路簡單而有意味。

公園裡還有一座蓮花池,在民國21年是相撲場,我們可以想像到,選手們灑鹽拍手祈福,兩腳原地踏步的動作,公園內陸續設有紀念殉職日本軍警的忠魂碑(1930)、涼亭(1934年以前)等建築,獅子亭旁種的是高大的落羽松,獅子亭的顏色太白,看來總感覺不協調,因為不是就地取材的,後面的池塘是臺灣的圖像縮小版,很容易的看到基隆頭恆春尾,公園裡的老樹很多,聽說日本有專門看老樹的觀光團,整個大溪公園就如台中公園一樣,屬於舊日的公園,總有很多遺跡,聽說桃園的文昌公園,以前也是有很多的老樹的,無奈短視的政客將其拆除,走過大溪公園,可到後面的武德殿,又是另一個風景了。

大溪神社的石碑,還靜靜的躺在中正公園裡。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