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可以一層一層的剝皮下來,我真的是皮在癢了---

在台北讀東吳時,有次從學校走到士林,長長的路,剛好官邸的園林開放,印象中兩邊是高高的椰子樹,椰子樹是日治時的屋舍建築特徵,1908年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成立,隸屬於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管理,光復後,改為蔣中正宋美齡的行館,通稱士林官邸,現在是國定古蹟,兩年前我有帶家人進去賞花,這裡常常有花展,我比較喜歡的卻是白千層。

我們從中山北路五段460巷進去,遠遠的看到前面的椰子樹,這是大王椰???,在378巷一段綠色林蔭大道,這條路是以前的入口也是中軸線,正對著遠方的正房,是棟兩層樓的公館,目前暫未對外開放,前面有一棵菩提樹,蔣夫人信奉的是基督教,跟菩提有什麼關係,也許本來就沒什麼關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只是大家想的太多了。

民國三十八年,省政府在此興建外賓招待所七幢,中式庭園的設計是與西式庭園大異情趣,曲池及拱橋,雖是庭園造景,隨著曲折的小徑,小橋有多種,這也是園林的變化,總共有3種,先看到的是S型的,若是導覽員不講的話,大家也只是走過而已,我看到的水池,也類似古字心的造形,以前在新公園、市長官邸,還有林家花園,甚至於貴子坑的水土保持公園,都曾看過類似的水池,所以只要是我看到水池,都會以高角度的觀點,看看是否是同一類型的。

往回走,現在的生態園,入口有大理石作的獨角仙,當初是果園,並不是種來吃的,這就有點意思了,為什麼呢?因為當時蔣夫人和黃君璧學畫時,作為寫生時臨摹用的,所以種了果園,往前走,忽然看到噴水池噴水了,先是一柱擎天,然後外圍又昇起來,增加了水的變化,園區裡一定要有水,才能顯示出庭園的自然與人工美。

然後我們走到凱歌堂,這裡興建於民國三十八年,是比較穩定的紅磚建築,我一下子聯想到的是台北工專的校史館,感覺是同樣的類型,以前常看到報紙提到凱歌堂,凱歌堂以前是老總統及夫人作禮拜的地方,有名的周聯華牧師,就受邀在這裡佈道,據說在此其間,蔣家後代都是在此受洗及完成婚禮的,屋頂看起來比較有變化,不像是老虎窗,凱歌堂裡面的椅子是訂作的,前圓後方,老師講到這裡,我們都擠進去仔細看,真的是前圓後方,不講的話真的是沒人會知道。

旁邊的屋舍建築,也是紅磚建築,磚紅色總給人溫馨的感覺,這是新蘭亭,建於民國三十九年,因為這裡是為老總統作壽的地方,所以又名壽亭,在新蘭亭旁立有一座紀念碑,上書「新蘭亭記」,敘述著當年全國詩人聚此的事蹟,跟詩有關就有點浪漫,跟官邸有關就感覺戒備森嚴,兩相對照,就顯得比較特殊,蘭亭集序,是于右任題字,字數和蘇東坡的蘭亭集序相當,後面的空間,則用來作為舉辦各類蘭花展的場所。

走過園林,這裡另闢有玫瑰園區,設有七十多個植栽,種有二十種玫瑰品種,三千多株,玫瑰園盛開的時期是在三月到五月,所以有一堆人彎腰下去拍攝玫瑰的特寫,很多的玫瑰品種名字取得很好,像是「落日,冰火」,我只是照照遠景和環境而已,我比較喜歡的是旁邊這一排的白千層,因為可以一層一層的剝皮下來,我真的是皮在癢了,以前我一直以為白千層,就是北國之春歌詞裡的白樺樹,其實好像還是差很多的。

另外一邊的水池,聽說是蝴蝶型的,不過也許要坐直昇機,或者是有點高度才看的到,這些都是園林的變化,士林官邸的福林路入口,進來就有露天的音樂座,對面則為福山,可以連到東吳大學後面,山上有座慈雲亭,是老總統為了懷念母親所特別建造的,興建於民國五十二年。

士林官邸的白千層,是我印象很深的畫面,我們在白千層步道上繼續聽解說,後來我趕著回去加班結帳,先離開了,然後在士林轉捷運搭火車回家,也許以後有一天會純粹來賞花,然後把白千層當作是背景了,或者是遠方的正房,已經能夠開放,讓官邸也真正能掀起神秘的面紗。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