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

錐麓古道一生一定要來一次,可說是全台灣最美的古道,古道位於三角錐山的山腹間,海拔高度在750公尺,完工於日治時期的1915年,是合歡古道主線保留最完整的路段,沿路都是樹木叢林,前面的轉彎忽然開朗,一大片的山壁聳然而立,我遠遠的看到那五百公尺的古道顛,真的走到這裡了,遠方的同伴穿著鮮明的紅衣,在古道峭壁間緩慢移動。

前方就是綿延五百公尺的錐麓大斷崖,在古道2.5K到3K處,把三角錐山的山麓,在等高線上硬生生的開出一條路來,底下是中橫燕子口到九曲洞的路段,經過的車子,不論大車小車都像是火柴盒小汽車,領隊一直重覆的述說,這錐麓的天空步道是全世界最美的天空步道,走到這裡,方知這段路真的是很驚險。

我們踩在制高點上緩慢的行走,看著岩層崎嶇陡峭而且堅硬,是日人徵用原住民從山頂端吊掛繩子垂降開鑿的,想像著原住民用簡易的鐵鎚工具,一斧一鑿用人力挖出來的古道,這高度相當於快兩個101大樓(註一),施工時當然一定是有人掉下去的,然後又替換人繼續施工,這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間不平等的對立。

古道僅容一人通行,底下就是千尺的崖壁,看起來像是萬丈深淵,旁邊有加繩子,其實是鋼索且外面還罩著一層塑膠套,大家拉著繩子小心的往前走,我低下身慢步的前進,我想如果風再大一點,或者是下小雨的話,我也許就要用爬的了,這五百公尺步道只要安全通過,管他什麼英雄狗熊,我自己的小命要緊,往下看,真的是絕璧一洩千里,猿猴難以攀爬,走的膽戰心驚。

網路上的資料有言,昔日行經該路段「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約不敢交談」,驚險之情,由此可知,這段文字感覺像是民國初年或是日本時代的文字,感覺形容的很透徹,而屬於錐麓古道的歷史,是西元1914年日本政府為了攻打位於後山的太魯閣族,於是發動了太魯閣戰役,為了方便運送軍火等武器入山,因作戰需要,在三角錐山開鑿了一條便道,戰後為了方便統治,才全力修築此路的。

錐麓大斷崖中間有一段更驚險,因為山稜的情勢更險峻,所以改成山洞的型式,後來才知裡面有一尊佛像,聽到領隊的說明後,往回走的時候再仔細尋找,真的有一座菩薩像,於是大家就拜拜照相保佑我們平安,佛像樣式像是日本的三十三觀音石佛,後面有尖形的背景,佛像就在錐麓古道西向東的第一個懸崖隧道裡。

通過錐麓古道大斷崖,就是斷崖駐在所了,標示牌的英文寫Cliff Outpost,這裡有太管處的三角紅布條,感覺像是跑百米公尺的終點站,勸導登山客到此就要回頭了,我們先在此休息,我就把八寶粥先吃完了,旁邊的山壁上有太管處的簽到簿,有很多的留言,有篇寫的很有意思,「感謝阿母把我生到這世上,才有這榮幸來到錐麓大古道,挑戰成功」,我們也留下錐麓古道到此一遊的簽名記錄。

離開斷崖駐在所,古道大斷崖的精華段已過,可以原路折返了,以下只是闊葉林景觀,所以有些山友就在附近走走照相,就往回走了,我們繼續往前行,路上有座日人紀念碑,是故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舘代五郎之碑,走了多條古道像是瓦拉米等等,常見日本人的遺跡紀念碑,長亭外古道邊,都是古道上的人文紀念。

現今的錐麓古道,所經過的路段是昔日的合歡越嶺古道,沿途每隔4公里就設置警察駐在所,所以總共設有錐麓、斷崖及巴達崗三個駐在所,剩下來的路程就是到錐麓駐在所了,路上的橋邊有一株美麗的楓紅,美女就在此照相,繼續往前走,一路的闊葉林無語,最後到達錐麓駐在所的平台,這裡視野廣闊,駐在所只留下一角的水泥柱。

錐麓古道不追鹿,所以下山後走的沒有很辛苦,過了幾個山洞,走回到布洛灣遊憩區,上車回程無語,回來的車上大家都想睡了,遊覽車走蘇花公路車窗上還有雨滴,然後到蘇澳才大吃一頓,聽說台北濕溼冷冷的,我們已經追鹿回來了,哈哈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斷崖
    全站熱搜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