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古佛能超苦海,是真仙不住紅塵」---

往前行,到劍潭古寺,路上看到的是伍角船板,在捷運的來時路上,就看到這棟房子,應該算是很奇特的建築,像是所謂卡里卡里的零嘴點心,就在大直往內湖的路上,劍潭古寺上次來時,是大學畢業典禮後幾天,只知道這是很古老的寺廟,好像跟鄭成功有關。

劍潭古寺其實跟鄭成功沒有什麼關係,倒是跟辜振甫扯上邊。劍潭的故事和大甲鐵砧山的劍井以及鶯歌石,都是傳說中鄭成功的軼事,但鄭成功其實沒有到揮軍北上到北部來,最近詳讀台灣史,鄭成功的生辰年代,和荷蘭人統治台灣的紀元是相同的(註一),好像鄭成功的出生,就是為了要來趕走荷蘭人的,哈哈哈。

劍潭古寺幾年後再度前來,第一眼的感覺,就是和整修後的保安宮很像,一望就是貼上很多金箔裝飾的古寺,劍潭古寺,廟柱對聯碑文多以「劍潭」兩字為題發揮,都是名詞所以範圍很大,正殿圓柱上的聯是「寶劍劫灰塵 爐火重新光大直,澄潭涵法雨 川流終古擁觀音」,落款庚辰劍潭古寺移築大直,庚辰年應該是1940年的。

劍潭古寺那一年遷至大直,說法不一,沒有詳細證據,於1937年遷移整建至現址是有可能的(註二),也許是配合神社的擴建及改建(註三),以前在建築書上看到的舊照片,有在淡水河方向拍劍潭寺的舊樣貌,劍潭古寺這幾年又改建,整修前後最大的改變,我認為是將原本北方式平緩的屋頂,改成閩南式的翹脊。

劍潭古寺的正殿門匾,是民國七十年謝東閔所題字的,「劍潭古寺」門匾旁邊的彩繪寫「有古佛能超苦海,是真仙不住紅塵」,旁邊的彩繪大多是佛經的故事,彩繪落款是乙酉年歲末,彩繪很新,2005年就是乙酉年,所以這次改建可能是五年前的舊事了。

山門是辜振甫所題的「回頭是岸」,用洗石子的柱子,屋頂是北方綠色琉璃瓦,一開始看到樣式,有點像是大溪觀音亭的味道,其實差很多,寺旁有碑林,用昔日的廊柱,加些斗拱組合而成的,山友大多不識斗拱,可見得傳統文化還是需要再加強的,雖然沒有將古物回歸到原位,但舊物的利用,也是可以再展現生命力的。

園內小徑旁有豎立很多的舊石碑,有各式各樣的年代,可見得劍潭古寺,真正的有一段歷史的,我們尋找辜顯榮的題字,就在後花園看到了,只有下聯,「潭深幾許 願菩薩慈悲化作十方甘露 八功充滿濟羣生」,柱上刻寫著「信士辜顯榮重修敬題」,所以辜家和這裡頗有淵源,當然辜顯榮和日本人,或辜振甫和兩岸關係,都有他們扮演的歷史角色。

古寺旁的碑林,圍成亭台樓閣,看起來感覺很好,可以更近距離的欣賞舊時元素,,還有一些石雕做成的圍牆,應該都是劍潭古寺的舊碑,底下有說明牌,像是「英雄獨立」、「三送徐庶」、「狄青比武」等等,不過石雕有殘缺,也模糊不清。

劍潭古寺已經改建,新舊元素都有,從劍潭山搬來後香火較少,午後的陽光下,反而顯得有點清幽,適合喜歡不愛熱鬧的人,離開時,我特別照了很多屋頂的裝飾,以及燕尾剪黏和白雲的特寫,再看看藍藍的白雲天。




(註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全書網站

台灣史

荷西時期(1624年~1662年)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

(註二):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全書網站
劍潭古寺

(註三):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全書網站
台灣神社

1901年(明治34年)2月,台灣神社開始興建,於同年9月26日完工,並在10月24日舉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舉行鎮座祭。
1937年(昭和12年)台灣神社新境地開始興建,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
日治末期,皇民化政策,所以擴建、改建神社。因此二次大戰期間計畫開始朝台北大直地區興建眾多建築,為此遷建了劍潭寺至今日的位置。
1944年(昭和19年)6月17日增設天照大神後,正式升格成為台灣神宮。
1944年(昭和19年)預計12月28日舉行鎮座祭,遷移至新境地,在10月25日,飛機失事引發大火燒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三 的頭像
    張三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