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像是政戰學校的學生照團體照,穿上大禮服,看起來真的是英姿煥發---

臺北的忠烈祠,也是陸客來台旅遊常訪之地,位於大直地區,背倚青山,面臨基隆河,我通常說這裡就是台北的龍脈之地,這裡與故宮及士林官邸相近,一些採購點也在大直附近,有名的水蛙魯餐廳就在旁邊,所以排列組合後,就會來到臺北忠烈祠。

今年的329我剛好來這裡,一大堆的好像是政戰學校的學生照團體照,穿上大禮服,看起來真的是英姿煥發,後面有100的字樣,廣場上有些紀念辛亥革命先烈的資料,已經100年了,心理自然也有點不一樣的感動,也很幸運的今天能見到,我也拿到一個100年的紀念章,這裡是忠烈祠的春秋兩祭,國家元首都會率領文武百官前來致祭,象徵著烈士們成仁取義的精神。

而今天是辛亥百年的雙十節紀念,沒有特別的跑到台北,自己感覺好像是少了什麼,只是看看電視的閱兵,今天的天氣很好,神龍小組也順利的在定點著陸,真的是國恩家慶啊,昨天晚上看到網路上的朋友,跑到福州參觀林覺民故居,在辛亥百年,讓他感覺此行很有意義,特別的提到與妻訣別書,讓我們讀者也身同感受。

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是我國中時國文課本的內容,以前就有背誦過,「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讀書時背課文(註一),我就很喜歡這幾句話,因為文學意象會說話,倏忽之間,已然民國百年,我再一次的欣賞全文,與年少相較,不知何以述說心情,我們這一代缺少的,就是烽火兒女情的壯闊情懷,「送你一朵鮮花,繫在襟上,表示你心對我,永遠不忘」。(註二)

大部份的陸客旅遊,只是看門口的衛兵交接,大部份人都很少走到裡面去的,星馬客人的小朋友,還沒有看過衛兵交接換哨,就嘻嘻哈哈的開始學著衛兵走路的樣子,忠烈祠的衛兵每整點交接一次,最後一班提早至16:40舉行,還要把最裡面正殿的衛兵一起帶回來,所以交接時間比較長,這裡訓練嚴謹,感覺有比較多的操槍花樣,在忠烈祠大門前的衛兵,雄偉站立著,也是每季由陸海空三軍輪流換班。

忠烈祠的前身是台灣護國神社,1942年在臺灣總督的命令下興建於臺灣神宮的東側,就是現在位置,戰後原址又被改為圓山忠烈祠,忠烈祠建於1969年,建築的型式是仿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所以看起來雄偉壯麗,這裡是台北的龍脈,在群山的拱衛下,自然會營造出一種肅穆的氣氛,因為建築本身會說話,所以更烘托出莊嚴的精神。

多年前的網路資料上,開始尋找二二八公園銅馬的秘密,以地緣關係推測是建功神社,最後根據銅馬的社紋,
證實是從台灣護國神社遷移來的,所以現在忠烈祠的前身的台灣護國神社的遺跡,就是二二八公園的銅馬了,忠烈祠這裡四周有萬餘坪的草地,大氣度的格局,展現出先烈們的精神,萬古長青。

忠烈祠是祠廟的一種,當然是供奉忠臣烈士,如林覺民等的革命烈士,中日戰爭及國共內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官兵,皆供奉於此,第一位入祀忠烈祠的非軍人烈士是林靖娟,她是1992年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中的幼稚園老師,於1999年9月3日軍人節入祀於忠烈祠(註三),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美術公園,還有林靖娟老師的紀念雕像。

忠烈祠多為政府在二次大戰之後所建,或者是將原日本神社加以改建,如桃園忠烈祠、嘉義忠烈祠等,很多的建物時至今日仍有神社的遺跡,每年的三月九月春華秋實的季節,春秋兩祭,在青天白日的天氣,這裡一直聽到立正稍息的口令聲,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臺北的忠烈祠,是國民旅遊和陸客遊台常來參觀的地方,有他的歷史情懷,也有他的建築故事,在斗拱和木雕間,古老建築的特色裡,這種愛國精神就是希望能夠,如「長江長千里,黃河水不停,莫負古聖賢,效臨朝英雄,再創一個輝煌的漢彊和唐土」。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