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630_102.jpg



---台中的天空,重劃區的天際線,也已經多所改變了---

多年未曾再參加學友會二日遊,未曾詳細記錄古蹟,也未曾興沖沖的寫部落格,倏忽8年矣,進入旅遊業,反而沒有紀錄更多情事,都是留在心裡醞釀中,也曾想過若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這次的夏之旅,是所謂的材質材料的工藝之旅,以彩繪、人造石,以及堆剪為主,這是另一個比較少接觸的範疇,於是隨大家到嘉義台南,探索當地的建築與傳統廟宇。

在中壢國小門口上車後,就到台中西屯張家祖廟,然後到八卦窯餐廳,跟多年前嘉義台南的行程相比,就是可以午後睡個長長的午覺,這就很符合一些老人家的想法,當然不是在講我,哈哈哈,祖廟在台中重劃區,我印象中是在下高速公路後的右側,鄰近統聯客運台中轉運站,來這裡一期一會的,要有點機緣,再次的來,台中的天空,重劃區的天際線,也已經多所改變了。

20180630_101.jpg

真的是在路邊右側下車,所以阿三哥的記憶力還是不錯的,望一眼天際線,漸漸地現代化,一堆人先進去了,我先看看門口簡介,明治37年遷建,也就是1904年,說明其建築格局有宗廟、地主、佃戶,共三種空間機能,一般簡介都會說歷史,這裡一開始就介紹建築。走進來,首先是看建築格局,這裡內外護龍不等長,龍邊較長不明顯,虎邊是茅草屋,還有就是護龍有圍牆門樓,這種格局比較少見,我印像中護龍有圍牆的,是我們桃園的李騰芳古宅。

20180630_113.jpg

20180630_114.jpg

張家祖廟的磚質感覺很好,顏色亮麗,就如濃妝豔抹的女人,這裡已經整修更新過了,當時來又沒有寫紀錄,只是照相而已,所以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學友們多人相借問,這裡有來過嗎?是來過的,只是大家都忘記了,龍邊護龍的翹脊非常的翹,貼上了兩對六個磁磚,磁磚非常鮮豔,一看就是日本時代的產物,果然是大正13年,也就是1924年增建的。

20180630_115.jpg

而虎邊護龍卻是在1907年增建的,反而比龍邊護龍還要早,這就有點疑問了,也許是當初主人先住在正身,再搬到護龍的,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如果我知道的話我就是半仙了,哈哈哈,資料上說左右內外護龍除供族人居住外,亦出租給外人使用,右護龍屋頂是茅草屋蓋的,用清明節前的孟宗竹及冬天的茅草所編成,現在研究建築,也想了解材料,老師也指引我們孟宗竹的編法,看的有點懂又不是很懂,走出來,旁邊花園的七里香旁,可能就是鼠尾草了。

20180630_112.jpg

20180630_103.jpg


張家祖廟是屬於少見的一祠多祀,共姓張卻沒有組織關係,大家輪流祭祀的,三川殿上看到有棟札,分別是明治37年,明治38年和民國46年,寫上歷史年代及捐獻金額,也有看到執事牌,老師說是大陸那邊得到進士,在台灣這邊受封的,這裡的門神是潘麗水的兒子潘岳雄所畫,有一定的畫風,一看便知,桌上擺著來賓登記簿,張氏的寫祭祖,一般的就是寫參觀。
20180630_104.jpg

20180630_106.jpg


再細看張家祖廟的左右灰泥泥塑,非常的成熟好看,值得欣賞,祖廟的堂號寫「發祥堂」,就我所知,張家以此為堂號的,也算是比較少見的,龍潭的青錢第也算是特例,繼續跟隨老師的腳步,聽到導覽說明,步口圓光是半透光的,東西巷弄有看到軟石鋪成直線的,因為我們有耳機,所以大家邊聽邊拍照,。
20180630_110.jpg

20180630_111.jpg

張家祖廟的龍頭拱和斗拱都很漂亮,我則自己先去拍照欣賞齣頭,最近正在研究齣頭故事,看到有甘露寺和白虎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大家比較耳熟能詳,而林沖誤入白虎堂,白虎堂就是以前的軍機處,我也是到今天才知道的,再來繼續欣賞對句,左右兩旁是「事無不可對人言,世事為棋不著高」,「書有未曾經我讀」,則放在正中間,我感覺對仗有點奇怪,比較不合對聯的文法。

20180630_109.jpg


我繞了一圈走到後面看看,我看到很多的芒果,果然是夏日季節到了,有些已經很成熟了,又有人問我這裡來過嗎?是的,對我來說,應該是第二次,看古蹟,不嫌早也不嫌晚,只要有心,隨遇而安,後來看到一些同伴們照的仕女圖,照的不錯,看起來非常典雅,人多就是各善勝場,以前資料太少,大家相應,現在資料太多,大家按讚,中午時刻,轉往八卦窯餐廳用餐。

20180630_10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三 的頭像
    張三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