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年桃園農田水利會每年歲修時,皆舉辦桃園大圳隧道健行之旅,看到網路的活動圖片,一直想要涉水走走,更想看的是隧道口,有黑白題字的門額及美麗的拱門,而健行的終點在桃園大圳四號隧道出口,也就是廣豐紡織廠旁,附近的堤岸,已被水利會美化成水車公園,水車的倒影化成漣漪,慢慢隱去。

桃園大圳在內壢附近和縱貫路交會處有兩座橋,「崁子腳橋」和「桃圳橋」,我小時在內壢住了幾年,內壢以前叫崁子腳也是去年才知道的事,大圳的水沿著水道,從內壢往中壢工業區公園的方向,一直往西向海而去,另一邊往元智大學方面一直到大溪,之前明德兄幫內壢國小導覽內壢地區鴻撫宮等,我隨行參觀,沿途也經過大圳,大圳正在整修內面水門渡槽,那日導覽完畢,我就騎車沿大圳往工業區的方向而去。

這段路樹蔭水流,感覺美好,在冬日裡,其中一段還有點想到康橋的感覺,一直想找個時間完整的走一趟,往東的另一邊,是往元智經八德,再經桃園入隧道而後經桃園到大溪,有一個出水口在御成路古道,桃園大圳到底是那一條,也是這幾年才知道的事,台北曾有辦新店溪水之旅活動,而讓我聯想到是否有桃園大圳水之旅的活動呢。

我這次準備走,從中壢市到桃園隧道口這段路,看地圖才知,桃園大圳竟然有繞到觀音新屋,我有點像是在探尋長江源頭的感覺,今日颱風過後第三天天氣不熱,我從桃圳橋開始找,地圖上有兩個桃圳橋,一個在縱貫路、另一個我開始尋找,過中壢工業區管理中心後直走到底,我看到水利會的水尾工作站,橋應該就是在附近了,就在憶聲電子旁就是大圳,我看到一些「水流湍急嚴禁戲水」的看板,就看到橋了,其實就是中園路快要往大江的方向,我看兩側橋墩都沒有寫橋的名字和落成日期,上面是往高速公路的通道,這也是水尾工作站的正門--中園路196號,附近有檳榔攤,我過馬路,附近剛好有公車站牌站名就是大圳,另一站牌寫著桃濬橋,我把這裡當作今日行程的起點,另一方向來日再探。

往工業區方向第一條橋是和新北園路交叉,沒有橋名,溪水混濁不清有一些垃圾,旁邊有一些丟棄的印刷電路版,桃園地區是印刷電路版的大本營,過此段後道路被工廠佔用,繞路而行,到了合圳南路又找到大圳,旁邊用棧板當作圍籬,過後圳旁沒有道路,我繞到下一條松江北路,而此處岸邊則樹木蔭然,另一岸就是吉林路的住家了,岸邊有停車場也有人家,週遭環境較乾淨,大圳水悠悠,即將脫離工業區了。

下一段吉林路旁邊就是中山公園,工業區的公園附近遊人不多,都是外勞聚集野餐的地方,有聽到拍打的樂器聲,此段路大圳邊,就開始用不鏽鋼作柵欄,不遠處有一新的機房,其下是紅磚橋及量尺,旁邊有說明乃桃園大圳第三遙測機房,可用電話線遙測支線取水的水位。

前行左側有一三合院,冬日來時前面有黃色的油菜花田,三合院的門匾已佚,屋頂各是木型水型火型三種不同的馬背,地址屬於下內壢,此後視野河面漸寬,過二十渡,十九渡,內定橋,像右微彎,前面一段兩側有蔭的路,為精華段所在,現今已因安全的理由,加上醜陋的鐵欄杆,如何尋找桃花源?倏忽而過,過縱貫路也就是中華路,車水馬龍,再次尋訪兩座橋,崁子腳橋和桃圳橋,我再一次的照相,欣賞不同的橋,不同的水圳。

越過縱貫路,繞到元智大學一館外面圍牆,繼續尋找大圳,此段路很難找,我在鴻撫宮和元智之間騎進騎出,又和大圳重逢,河水繼續奔流,鴻撫宮已拆除正改建,去年內壢國小導覽鴻撫宮,人稱「飯店廟」,門口好大一顆樹,小朋友在樹下吃便當,現今樹已不在,流水過了華康橋大圳橋,大圳整修內面水門渡槽完畢,河面週遭都較乾淨,也建了一段人行專用道供人行走散步,此段花木扶疏,也有人種菜,大圳橋81年完工,永豐路和大圳在此交接,附近有佳冬游泳池,又過協和橋有座較大的水門,好大的圓形轉軸,旁邊就是大湳給水廠。

大湳給水廠圍牆旁,春天是木棉花,夏天這旁邊的池塘蓮花盛開,現在看來就不必跑到白河觀音了,這條路應該是騎腳踏車的,距離不長旁邊有水,我在旁邊拍照,有人騎摩托車而過,我只聽到有小孩聲音說「向日葵噯」,哇哩勒,蓮花何時變成向日葵了?不久又聽到別的騎士女孩子輕聲說「好漂亮」,桃園蓮花季正在開始,桃園美景好好規劃,應該不輸台南白河及關山步道。

過中路橋就到支線尾端,此處變成水車公園,去年春天,淡淡的三月,我曾去照漂亮的隧道口,想要作成網站首頁,但水的波動搞不定,一直沒完成,這裡也是想要找機會帶家人來看看的地方,有句對聯「水車車水車停水止」,下一句風扇扇風忘掉了(註一),前幾日往桃園,特別沿河看看,隧道口附近很明顯的已有整修,旁邊的欄杆,一面黃一面紅顏色鮮豔,頗具創意,有點陽光下的驚喜,水泥柱上個各種字體的字,鑲嵌在磁磚上,週遭環境整理的很不錯,已經看到有人在此散步了,鐵門旁有聯「桃園台地沃野萬頃興桃源,大圳龍源引水億擔灌大地」,附近環境清新,值得贊許,但是最重要的隧道口主體,被貼了不知怎樣的石頭還是人造石,像是包了紗布,或是貼了山隆巴斯,拱頂粗糙凹凸的石頭讓上面的感覺加重,比例不對有點沉重,頂心石變成兩片,拱圈的石頭和隧道面沒有明暗的層次感,這樣就沒有讓水中的倒影,變成一漂亮橢圓形,如今這種樣式,新舊雜陳,只能說當初的感動和美感已經消失了,對我而言,原汁原味的意境只剩下匾額,只能說有眼福的人,才能看的到原本的樣子了。

那天颱風後,天涼,有點要下雨的樣子,累了想要回家休息,早點結束大圳水之旅。

後記:
七月底,從大溪經桃園又來此看看,發現隧道口水流湍急,越過弧形的一半,好像是要滿溢出來的樣子,遠處的水車竟然真的因水流而在緩緩的轉動,水車真的是活的。八月底,受艾利颱風來襲影響,圳水混濁滔滔滾滾,宛如黃泥塘。

(註一)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