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隨文化局百年古厝巡禮的活動,訪林氏德門居,古厝地處偏遠的坑子地區,車子停在空坑子村一鄰,遠看是稻浪後的林氏新厝,我看到招呼站的站名就是寫著林厝,此處是108公路約7公里處,踏浪前行,當然是稻浪囉,早期的古厝率皆背山面水,此處有小溪越過天賜橋,林氏新厝,遠觀山牆廂房護龍皆具,無緣探訪,今日訪德門居的目的,我主要是看完整的建築格局。

坑子地區較偏遠,我大多是隨文化局所辦的活動而來,坑子社區這幾年所辦的社區導覽,有聲有色,頗受好評,德門居資料上寫著,「少見完整格局的三合院建築,有東西外山門,前有月池,後園,另有日式洋樓,約築於同治12年(1873) 」,門前月池很大,甚至於要搭橋而過,據說可阻絕敵人的入侵,虎邊兩層樓的紅磚建築是槍櫃樓,有日式洋樓的樣子,欄杆是長六角形的,入口山門旁有美麗的黃花,枝藤盤繞山門,門額題為「爰淂所」,另一方已沒有山門,也不知門額題字為何,這種有東西外山門的古厝,在大溪李騰芳古厝也看的到,正身是金包玉的斗子砌紅磚,白牆上又鑲了柳葉磚,門額「德門居」三字用褐底藍字,亮麗古樸,斗拱雀替,都是古老的痕跡。一般的神龕,神明擺中間,祖先擺旁邊,而這裡的神龕卻是祖先在中間,神明擺旁邊,另一邊為放岳家的位置,門口曬著蘿蔔,正廳吊著天公爐。

此次社區文化之旅,參與人員一人一頂斗笠,也是文化特色,往廟中廟土地公「慶福宮」走,在田中央的一顆大樹下,好大的一棵樟樹,正是田園農村景色,廟裡內面寫「福德爺」,「福而有德,正則為神」,內面書道光歲次壬寅?年菊月,「五方歸中土,一位屬此公」,字跡斑駁不清,我們三人正仔細的看看到底是道光幾年,有土地公的座騎虎爺在旁邊,從德門居走到這裡路途較長,若是能騎腳踏車較佳,或是中間有個水車、稻草人之類的景象,小朋友就不會覺得無聊,有聽到小朋友,嘟著嘴說好無聊,媽媽在旁邊哄他,小朋友胖胖的,一看就知道是吃麥當勞長大的,當然現代屬於麥當勞的小孩,都是這樣地,所以文化的成長,也要伴隨著小孩成長,越早越好。

坑子社區裡,有株三百年茄苳老樹,老樹下也有石頭土地公,作為平埔守護神的見證,樹上綁紅布,寫福德正神,樹後面有石頭排列的神龜造形,村人問老一輩的,也是只知有此石頭陣,不知其中排列的原因,附近還有像防空洞的地方,老樹旁有一條路,是往番社嶺古道的,沒有公里數不知要走多久,藍家古厝據說以前作官,是清代官式建築,現今門前圍牆漆成白色,奪了古厝的目光。

中午時分,我們去尋訪木炭窯,木炭窯有幾年前舊的,和最近新建的「阿公木炭窯」,舊的在新星茶葉廠旁,別人品嚐蘆峰烏龍茶時,我們去看木炭窯,原來木炭是用相思樹燒的,窯身用土沿坡而建,黃土和燒黑的洞口顏色參差,圓形的窯洞頂露出,又用茅草加蓋屋頂,「阿公木炭窯」,在統帥高爾夫球場的練習場後面,土地公坑18鄰,以後作為頂社國小戶外教學之用,此處涼風習習,兩座木炭窯並列,旁邊堆滿了切放整齊的相思木,粗獷原始,茅草覆頂,有點原住民建築的感覺,當初由7個阿公連手打造,留住傳統,走向鄉土。

來一趟坑子社區之旅,導覽人員是熱情的居民和子弟學生,有一種愛鄉愛家的感覺,在地居民熱心的指引說明,讓我們有滿載而歸的喜悅。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