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飲啦,杯底不倘飼金魚---

今年盛夏到中秋,剛好都在北海岸,有導遊協會的研習活動,從基隆走到萬里,也剛好有緣欣賞法鼓山之美,最近剛好收到會員寄來的mail,十三行博物館有「傳統琉璃珠創作研習營」,於是又帶了三個小姐太太歐巴桑到八里,十三行在八里鄉,又再次印證從萬里到八里,真的是台灣最長的一段路,哈哈哈,十三行的琉璃珠,在中秋過後,隱隱的發出靄靄的光輝。

從五股交流道下來,半個小時就到十三行了,當然先看到的是蛋型槽的污水處理廠,我感覺看起來比較像是倒放的酒杯,配上原住民的圖騰,飲啦,杯底不倘飼金魚,博物館要九點才開門,我們找不到入口,也沒有找到上課的地方,今天也是遊藝十三行的左岸藝術節,以前報紙上十三行博物館的印象,是洗手間設在裡面,外面找不到不方便使用,其實洗手間是很重要的,洗手間的空間設計,男女比例應該是二比一,這樣一個遊覽車的團體,就不會大排長龍了,今日來探索八里十三行百年來的歷史軌跡。

十三行的建築特色,是斜傾斜不正的八角塔、斜緩的大屋頂以及特殊的曲面,看起來是較為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曾獲2002年台灣建築獎首獎及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是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是近年來頗受注目的話題建築,我不大喜歡這種歪斜的建築,角度太歪的話,看起來不安就會不耐看,當然比薩斜塔是有名的,但不安的角度不嚴重。

博物館正面有兩道長牆,正面看就有如風水上的箭,一邊是清水模洗石子的牆面,以較銳利的角度像船首般的斜出,對面有家十三行生活館,正在分層出租,不知有無受到風水上的影響,它的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特色,資料上說明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不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斜緩的大屋頂,也許是船頭,不過要在很遠得的地方,才得以見,整棟建築科技味十足,少了原住民泥土大地的顏色。

剛好看到人家開車進去,好不容易找到研習營上課的地方,進去上課的同時,學員問我們是那一族的,一時不知怎麼回答,原來大部份是原住民同胞,填資料時,也才知有分兩欄個欄位,原名和漢名,所以我們只能說是漢族,上課的同學各族都有,上課時笑笑鬧鬧的,原住民在上課的空檔自然的哼唱起歌來,也有人上去跳舞扭擺了幾下,聽她們聊天說阿美族的勾芡不是用太白粉而是用蝸牛,這些都是很新鮮的話題。

以前讀倪匡的科幻小說,有一篇好像是講原住民去城市打拼,可是不快樂,老人說「孩子,回來吧 ! 這裡有歌聲有舞蹈,還有無窮的快樂」,這情景不是我所能體會到的,跟部落有關的事物,我都比較少接觸,只有一些路過而已,從基國派教堂開始,有羅馬公路嘎色鬧,還有社區影像培力營所看到的影片-比亞外部落,看過比較多的是Hawke的網路日誌,行程有很多我聽都沒聽過的地方,台灣真的認真走,也是求之不盡。

我很喜歡石頭,尤其是美麗的石頭,今天練習軟陶的琉璃珠製作,才知是很簡單且容易製作的,只要以低溫烘烤即可,軟陶烤後硬度高,且不變形不易破損的特性,很適合親子一起學習,可能是參訪很多民宅古蹟的關係,很自然的,我選的都是紅磚的顏色,顏色較亮,同學說我的作品比較像是女孩子的,也看人家製作的樣式,有人選了簡單的色彩,顏色如沁。

我也學著滾邊帶點簡單的元素,也有人就作成月牙兒的圖案,老師的作品作成軟陶花條,給我們配合著用,同學會將老師的作品切片然後鑲嵌加以變化,簡直是太有創意了,台灣的排灣族和魯凱族的貴族社會,將琉璃珠與陶壺和青銅刀共稱為排灣三寶,時間不夠,趕著進去烤箱低溫烘烤,用130 度大約烤 25 分鐘即可,有人來不及,帶回去烤,溫度太高沒有控制好,就燒焦了,滿可惜的。

第二天是傳統琉璃珠的創作,這種琉璃珠的圖案有神話傳說,有高貴漂亮之珠 (Mulimulidan),當作頭目結婚時的聘禮,是排灣族琉璃珠中最貴重的珠子,還有孔雀之珠,太陽的眼淚,土地之珠和眼睛之珠等等,都有傳說的故事,傳統琉璃珠,是用玻璃燒烤的,但是乙炔高溫,很難自行製作,要手很巧,才能將珠子滾圓,我試了半天,玻璃水總滴不下來,最後決定還是玩軟陶的琉璃珠,比較有成就感。

這兩天的練習,同學們的互動之間,總感覺原住民有天生色彩的美感,和嘹亮的歌喉,也有領導的人才,兩天的研習,至少讓我知道一些琉璃珠的來源和作法,原住民將琉璃珠視為貢天的祭品、貴族身份的象徵及婚姻的重要聘禮,所以在現在台灣流行的創意產業元素裡,琉璃珠可以成為發展成熟的產品,並為營造了新的價值,就像是客家的桐花季一樣。

下午的時間帶我們參觀一下博物館,十三行名稱的由來,是從十三行庄來的,這就也有點像是頭城老街的十三行,是清代船頭行的遺址一樣,年輕的解說員幽默風趣,流著山羊鬍子,故事從發現十三行遺址的飛機說起,空軍少校所搭乘的空軍1313號模型,然後發現貝塚和鐵器的,,接著以劇場播放的形式認識十三行人的一天,讓觀眾走進十三行、體驗十三行,有劇塲式的燈光旁白,大家的眼光就跟著光影走。

這裡有十三行人所住的干欄式的建築,還有關於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台灣獨一無二的「人面陶罐」,是十三行遺址最具特色,也是鎮館之寶的文物,而一些影響磁場的鐵器陶器,而關於煉鐵的一些鐵渣,讓我想起小時後用布包著磁鐵,下課後在學校的後面去吸鐵沙玩,最後有影片欣賞與動畫遊戲以及拓印區,四十分鐘的導覽,很快的過去,回來看資料,十三行的後面區域,還有廣大的綠地像是陽光廣塲等等,有像是太陽祭之類的裝置藝術,有洪水火舞等等的意象,還是留待他日再來欣賞了。

博物館後面還有很大的空間沒去逛過,我知道整個八里地區,結合左岸,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就像是大溪左岸,還只是一塊處女地,喜歡走路散步,八里可以建構「水岸‧村莊‧博物館」的社區地圖,這裡有水岸步道及自行車系統,望過對岸淡水的繁華,在水波蕩漾中,想像著八里左岸的閒情,就像是十三行的琉璃珠,一顆一顆的數著,數著觀音山淡水河的悠悠歲月。


(註一): 資料來源:網路
排灣族琉璃珠的神話傳說,http://www.ttcsec.gov.tw/f23/down2.htm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