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集集復集集,下一句當然不是木蘭當戶織---

集集復集集,認識集集是從吳靜嫻的中華豆腐廣告開始的,「慈母心,豆腐心」,媽媽提著橘子送給遠行的孩子,車要開了,母親還在趕往月台,火車開了,母親左顧右盼的樣子,火車開始行駛,車廂越過月台,聽到孩子叫一聲媽,原來孩子沒有上車,故事結尾是慈母心豆腐心-中華豆腐,廣告的背景就在集集車站,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集集。

集集復集集,下一句當然不是木蘭當戶織,因為豆腐的廣告,我來到集集,某年的年底,公司的特休沒用完,青春正盛,還有大把的年輕歲月待揮霍,也有點沒目的的失落感,環島旅行從東部繞了一圈,回到西部,搭集集線去旅行,也照了一張集集火車站的照片,離去時搭車往台中,公車在蜿蜒的山路上奔馳,留下火車票成一個圓,多年前的記憶了。

再次的前往是幾年前的事,921之後,去日月潭的潭南社區看蓋房子,經過集集車站,已經整修完畢重新通車,我純粹的照相留下影像,把車站的四周各個元素,仔細的照相,認真的記錄,這幾年也看過不少老房子,也看過報導921之後的集集車站,整修拆屋拆瓦時,一群人一字排開,小心翼翼地傳送由火車站拆下來的屋瓦,拆卸之後還有編號,聽說屋瓦不夠的部份,還拆了附近小學教室相似的屋瓦,以補不足的部份,於是就有三種瓦,原本的瓦,小學的瓦和新的瓦,這種物盡其用,和解共生的感覺真好。

集集車站是昭和8年(1933)改建的,車站的屋瓦是用銅作的,所以要等一段時間以後變成銅綠,顏色才會比較好看,拆下來的木頭,檢視過原來曾被上漆七次,這次修復是由交通大學的建築研究所,運用電腦動畫科技作成的記錄,以電腦科技結合修護算是創舉,配合動畫演出成為文化資產,為此我還特別寫信去索取資料,他們有寄給我修復的動畫光碟片,還有一本書「集集車站虛擬復建與數位紀錄」,當作是寶貝的珍藏著,聽說研究所後來有受邀參與山西遼代木塔的研究。

當動畫和古蹟相遇,所以要真實的依據流程記錄,但有些是約定成俗,一直沒有人曾經有記錄的,像是「蛇首對接」的榫頭功能,所以是「一邊進行復原工作,一邊持續尋找復原知識」,而電腦動畫的最主要的是呈現,讓匠師和建築師有很好溝通的工具,現代的人當然知道,溝通是最難的,老公老婆就常常不講話了,何況是溝通,最後再根據解體流程,以相反的動作順序,來作為組構流程,然後再用電腦動畫,以飛入出現的轉場動作來呈現,這對於喜歡古蹟建築,以電腦為工作的人來說,看起來真是趣味盎然。

前年初隨研習活動又來到集集,夜色迷濛中走出集集車站,車站前廣場靜悄悄的,只有燈光迎著即將來到的曙光,無人的車站就像是以前的記憶,我們先去吃早餐,然後租腳踏車遊覽集集小鎮,聽車行的老闆解說,老闆是個退休老師,一個早上,帶著我們騎車逛遍集集地區,風清適意,雖然現在是一月,但像是春暖的煙花三月,集集小鎮是台人口最少的地方,假日卻聚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變成了觀光聖地。

騎車到明新書院,旁邊有重建的校舍永昌國小,是921扶輪社贊助的,這裡有很多的些校舍,一看就有重建的味道,像是慈濟修道的感覺,為台灣地景呈現了另一種新風貌,清晨的鄉間田野,騎起來滿舒服的,往前騎到武昌宮,這裡在921大地震後,為了保留地震的原貌,作為歷史的見證,於是地方和鎮公所取得共識,將保留變成了地震紀念地,讓大家參觀,我們在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扭曲的鋼筋水泥,和近距離的欣賞建築上的元素,和各式各樣的彩繪,武昌宮供奉著玄天上帝,現在人潮很多,香火鼎盛,成為集集的一個新景點。

再回集集車站,已是人聲雜沓,攤販遊客雜處,大伙說還是認為早上的晨光中,無人的集集車站景緻最美,集集小鎮,集集復集集,還是集集復集集。


(註一): 資料參考 : 集集車站復建工程總結報告書

(註二): 資料來源 : 網路
交大建築所和新企工程公司,自去年九月二十日集集車站重建工程動工以來,整合電腦科技、建築、結構、機電、整修等方面二十餘位專業工作者,經由數位科技對工程進行精密的監造和管理營造流程,同時藉數位資料、網路(交大建築所網站)、光碟和DVD完整記錄整個重建過程,交大借鏡日本、法國以數位模擬的方式重建歷史建築的經驗,首創國內以電腦輔助歷史建築重建的案例。「集集車站虛擬復建與數位紀錄研究計畫」的特色是,將集集車站從拆卸到重建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建築構件和平面圖,以數位化科技建立兩萬張以上的圖檔,接著進行精密比對。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