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面埋伏,劇情寫著飛刀門與官府決鬥在即---

小時候,用以前百元新台幣後面的圖案來認識總統府,讀大學時,用路過來認識總統府,出社會後,用數位相機來認識總統府,現在,開始流行用部落格來記錄總統府了,今天卻是天下圍攻來包圍總統府,不管用什麼來認識總統府,總督府就是總督府,永遠的總督府。

大學時走在總統府四週,總有那日據建築佔滿你的視線,讀東吳城區部時,往總統府方向的窗戶,都不能整個的打開,當然都是安全的考量,光輝的十月,總是有富麗堂皇的看版招牌,走過中華商場某一棟,可以看到總統府得的後門,以前搭3號公車或是零南,都會經過總統府,總統府前北一女的學子穿著綠衣服走過,增添不一樣的年輕色彩,不小心越過特區,也有一堆鐵衛營的憲兵和便衣吹哨子,禁止閒人逗留,當然也有元旦的升旗典禮,我總是睡太晚遲到,同學聊天時說到,眷村裡有人在總統府裡當憲兵,那種感覺是很光榮的,總統府是一個象徵。

在總督府的競圖比賽裡(註一),有建築師鈴木吉兵衛、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都是五個字很長的日本名字,我想到國中的歷史課本,完顏阿骨打,耶律阿保基等等,名字都落落長,都是考試要考的題目,在明治39年也就是西元1906年,舉辦的總督府第一次競圖比賽,鈴木吉兵衛是比賽的冠軍,但發現他的作品,有抄襲荷蘭海牙和平會議堂的嫌疑,第二次以長野宇平治的作品入選,原設計圖高塔略矮,設計的比例脖子較短,像青蛙王子,森山松之助是營繕課的官員,把圖送往日本國首都東京修改,將中央高塔的部份加高成型。

於西元1912年六月一日正式開工,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監督建造,變成現在的雛型,在那時是台北城最高的建築物,從很遠的地方,都可看到它的高塔,舊地圖這裡是昔日的林氏宗祠陳氏宗祠,總統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遭美軍軍機轟炸,轟炸後燃燒的煙,遠遠的過台北橋都可看的到,後來李重耀建築師接到派令修建,李重耀也是林安泰古厝和桃園神社的修繕人,古蹟的再造者。

總統府總是禁區,總統府前總是停滿了大型的公務交通車,前些年,文化單位有辦總統府週遭的競圖比賽,在松山煙廠展覽時,我也有去參觀,也方知世界各國的總統府總是綠草如蔭,而我們這裡變成醜陋的停車場,前些年參觀過行政院後,也知道總統府有開放參觀導覽,找一個開放的禮拜天,終於可以進去總統府了,在廣場排隊開始檢查隨身行李。

入口有陳水扁和呂秀蓮的人形牌供人照相,走上紅毯的階梯,步到二樓,這種樓梯,如同博物館是ㄚ字型的,也常是電影入鏡的焦點,這裡四周都有安全人員在角落看著,我照著總統府的屋頂老虎窗還有廊柱拱飾,體會建築空間給人心靈的感覺,繞了一圈,可以看到總統辦公的地方,走下來到外面的庭園,四月天已經有點熱,庭園裡有礦泉水供人飲用,南北庭苑各以梅花和國徽為造型,裡面種著稀有的保育植物台灣油杉,至於是否有傳說中的地下通道,那我就看不出來了。

總統府採紅白色相間的線條,簡單就好看,就如地中海的特色,是藍白相間的色彩,府前正面的窗形,有圓形的牛眼窗,以及半圓形拱、四分之一拱和八分之一拱,增加立面的變化,這原本長野宇平治的作品,成為最後的紅磚建築,以後因應戰爭的因素,改為國防色鋼筋水泥的幾何型式,我參觀很多民居,有些主人都說和總督府用相同的紅磚,其實總督府採用的是菱形中有SS商標的紅磚(註二),不是一般民居常見的TR磚。

總督府整棟建築物的主體,平面呈現「日」字形,為五層樓的建築物,當然有日出東方之意,,總統府當年從1912年蓋到1919年,約花了280萬兩,據說光是地基就挖了快一年,可見工程之浩大,後來在電視節目上有看到,說大陸的中國工商銀行大連分行,有像是總督府分身般同樣類型的建築,也許有朝一日的東北行,再來欣賞同樣是殖民地樣式的紅磚建築。

總督府是我喜歡的日據時的近代建築,和博物館及臺大醫院舊館,還有台南地方法院,併稱F4,都是不退流行的古老建築,最重要的這裡的它的建築特色,充滿了古典濃濃的美感,這是時間更迭及政權易幟難以改變的,繞了一圈走到樓下,有展覽館,展示出日治時期的老地圖,有歷任總督府主人的照片,還有一些勳章事蹟,現在這裡人民能夠自由參觀,數天下,誰才是主人,唯有為國為民,才是王道。

昨晚臨睡前,電視演著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劇情寫著「飛刀門與官府決鬥在即」,也是大場面大氣魄的製作,我沒有從頭到尾看完,準備次日北上圍城,今天總統府四周一大堆人穿紅衣紅帽,天下圍攻總統府,附近整個馬路上的都是紅流,擠滿了人,這場面是我難得遇到的,也許如年輕時嚮往的五四運動,走過總統府四周,圍繞著總統府,都是人民吶喊的聲音,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當政者,君是知否?不管政局如何演變,紅白相間的高塔,總會升起國旗,總督府就是總督府,永遠的總督府,。


(註一): 總督府物語 p.50
(註二): 總督府採用的是菱形中有SS商標的日本東京「品川白煉瓦株式會社」的製品,總督府物語,黃俊銘著,向日葵文化出版P.121


arrow
arrow

    張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